第四十四章 神佛(第2/4页)

然后,便再度上奏朝廷,正式宣告了伪齐的覆灭……而此时,曲端依旧在骑马赶来的路上。

消息传来,整个东京城为之震动,朝野上下一时释然……毕竟,如此极速却效果分明的战事进展,极大的缓解了赵官家此时面对的政治、舆论压力,尤其是京东归属本身就跟议和有直接关联。

而赵玖在与岳飞数次快马交流,确定大名府部队很难越过数条黄河故道的阻拦,京东确系在军事上安稳以后,也发出旨意,要求岳飞将部队转交给副都统王贵暂领,然后与田师中一起往京师陛见受赏。

同时,这位官家专门点名了张宪、郭进、杨再兴,以及岳飞那个才十二三岁的长子岳云,要求同时来见。

岳飞接到命令,不敢怠慢,即刻移交军务给王贵,然后匆匆动身,并于七月中旬抵达东京。而此时,张俊刚刚发来一封奏疏,说自己进剿登州李齐效果显著,至于曲端,却是骑着铁象,改为巡视京东东路,弹压地方了。

而韩世忠、吴玠二人,不知为何,先后匆匆西归,不巧没能凑个尾巴。

“如此说来,官家真就把太上道君皇帝送少林寺了?”

且说,早在宗泽时代,岳飞在东京城内便有宅邸,此时归来,自然有落脚之处,不过,一众人刚一来到京城,唤来幕中留守京城邸内的幕属、仆从,便直接被五花八门的消息给淹没了。

“不光如此,还当众呵斥,说‘二圣是什么东西’……万众瞩目、言之凿凿,不可遮掩。以至于回来路上就有儒生伏阙拦驾,请官家妥善处置二圣,却又被官家直接打马跨过去了,可见官家连遮掩都不愿遮掩。”

“言之凿凿归言之凿凿,不愿遮掩归不愿遮掩,但这种事情是能这么直接说的吗?”

“官家不管的,只是任由下面随意说……不过,本朝历来就有这种市井议政的说法也是实话,何况官家还开了太学议政与邸报论事的风气。”

“原来如此。”

“这件事情,下面一开始都说官家是为了防着二圣夺位,因为官家毕竟只有几个公主,但这几日两位贵妃渐渐显怀,可知最起码彼时议和之前两位贵妃就都有了身孕,于是民间又多说,应该不是怕夺位,而是泄邢皇后的私愤。但也有人说,正是因为有了身孕,二位贵妃遂起了恐惧之心,才在后宫说动官家做出这等事的。”

“……”

“不光是二圣,据说两位太后在延福宫内如今也是深居浅出,平素不愿有动静……一开始有传闻说是官家不许她们随意出动,因为朝廷当时下了旨意,说三位太后、两位太上皇帝未免太多,共用一个天圣节便可,还指定了是扬州那位太后的生日。但后来因为后宫待遇丰厚,现在多是说两位太后北国一行颇有隐晦,畏惧流言,自己不敢再抛头露面。”

“只有这些皇家事吗?”

“当然不止……朝廷此时也正在做正经一件大事,乃是按照官家要求重新修定《大宋刑统》,以赵相公与王尚书为首、刑部大理寺为本,着部分学士、名儒、太学生参与,而且公开对外征求恶法条例,《刑统》修订期间,许士民往宣德楼外的省院旧楼递交陈述文字,也许地方官员上书都省讨论……按着邸报风声,是要集中于最下层骂民生百姓生活的条例,然后往从宽从缓的方向改的意思。”

“这是个德政。”

“自然是德政。”

“便只是如此?”一直闷不吭声的岳飞忽然插嘴。

“还有一些,却是人事上的严肃消息,节度应该早就知道才对。”见到自家主帅询问,几名汇报的幕属也严肃了起来。“吏部尚书点了原国子监祭酒陈公辅,礼部尚书点了原鸿胪寺卿翟汝文,而鸿胪寺卿由少卿王伦补上,国子监由之前秘阁出了大风头的陈康伯补上……唯一有些新鲜的是大理寺卿的位置,据说原本是由殿中侍御史万俟卨顶上的,但现在隐隐约约有风声,说此人要学着之前胡中丞、小林学士的成例外放一任,好像就是要往京东东路去做一路经略使。”

“若是万俟御史去京东东路,倒是件好事……他虽行事有些油滑,但内里却是拿捏的住的,跟军中打交道的次数也多……只是以他的资历,如何做的经略使吗?”岳飞稍作思索,继续询问。“而且京东方安,不该是安抚使吗?”

“节度不知,”下方幕属立即再做解释。“自从尧山战后东南吕颐浩吕经略上奏,撤销一众非常设职务后,往后就没再见过发什么安抚使、转运使了,好像一律是经略使的样子。”

岳飞再度颔首:“这是好事。”

“自然是好事……对了,秘阁的位置也要稳下来了……目下有传闻,说是官家要废弃除玉堂学士之外的所有文学馆职,真正的大员统一设秘阁议事加衔,化虚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