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炙勃焦(第4/5页)

察哥也有些讪讪。

“现在朕怕只怕宋人皇帝太年轻,强要逼迫我们,与我们作战,到时候横山周边三国大战,咱们想要自保,只能被迫出全军,而金人看到我们出兵,却又故意隔河不动,有意消耗我们……这就艰难了。”李乾顺放弃了对羊胛骨的注视,复又站起身来,仰头望着西面依稀可见的贺兰山,愈发摇头不止。“今日朝会上,薛元礼给你,也给朕留了脸……没有提天佑、永安之祸。”

嵬名察哥原本还不是太在意,但闻得最后几个字,却是陡然色变,甚至当即眼皮跳了一下。

所谓天佑、永安之祸,说的是李乾顺生母小梁后执政时,为了稳固自家权位,不顾实际,强行动员全国之力出征大宋,导致的西夏亡国之危。

第一次,是天佑民安七年,小梁后带着儿子,动员五十万丁口,举国伐宋,进军延鄜路,也就是延安府、绥德军、保安军一带了,结果是大败而归。

第二次,是两年后的永安元年,彼时李乾顺勉强成年,有了一定号召力,却还是无法阻拦自己的亲生母亲,于是小梁后再度动员全国四十万丁口,举国伐宋,最后在平夏城下溃败而归,只能向辽国去援,确保大白高国的存续。

且说,西夏核心地带无外乎是黄河三套中的前两套,建国之初不过一百余万人口,后来大力开发河套,扩张河西,全盛时也不过是三百万人口,而三百万人口,又有多少可征调的男丁?

十五以上,花甲以下,五十万便是西夏国极限了。

而这种举国之战,一旦受挫,甚至不用受挫,只要稍微维持一阵子,便会引起整个国家国力的倒退。这一点,从第二次小梁后出征放弃了更远的横山,选择距离首都更近的平夏城为目标,而且动员丁口从五十万变成四十万,就已经可见一斑。

至于第二次再次溃败之后,连本土防御都无法组织防御了,就只能去寻辽国干涉。

实际上,小梁后那两次作死,才是西夏距离亡国最近的一次。

而这,就是小国寡民的悲哀,哪怕它是个以武立国的国家,是个武德充沛的民族,但国力上限摆在这里……大兵一动,便是举国之力,一旦受挫或者无功而返,便要休养生息许多年才能缓下来。

何况,西夏真正的机动兵力也不足。

两次战役,五十万、四十万中大多数终究只是后勤转运人员,所谓十二军司二十万大军更是胡扯,那些都是军民合一的党项与诸族部落而已。

西夏真正的举国之兵不过七八万便到极限了。而且各处又都有驻扎,野战兵力能有四五万也到了极限,核心铁鹞子,不过数千。

这一点没人比李乾顺、察哥更清楚。

嵬名察哥名扬天下那一战,也就是杀掉刘法那一次,无论是哪一方记载都清晰无误,刘法固然是被迫率军轻出,但由于他突然攻到西夏腹地灵州城下,察哥其实也是被迫决死……双方激战一日,刘法依然继续突围,最后被困绝地而死。

而刘法当时手上多少兵呢?两万。

察哥很可能只有两万步卒,和数千铁鹞子,是靠典型的步兵对垒,骑兵绕后突击而胜的。

明白了西夏的捉襟见肘,也就明白了李乾顺‘一切为了生存,生存就是一切’的军事外交理念,也就明白了赵玖为什么要赌这一波,当然了,也自然会明白李良辅阴山那一战,为何让李乾顺丧胆到直接杀了结发妻子与一手抚养的至亲长子了。

因为那一战,不光是一次战败,更重要的是,女真人在战斗中展示出了强大的追击歼灭能力……一战而溃,让西夏人损失了数千人,宋人也能做得到,但与宋人不同的是,女真骑兵的坚韧在战后发挥了极大作用,完颜娄室与完颜银术可的持续追击,使得后撤的西夏兵马在一处突然暴涨的野地河流面前遭遇到了致命打击,无数西夏骑兵淹死在了那条不知名的河流之中,使得西夏精锐部队减员甚重。

“横山以外,能动兵马,五万步兵,朕给你三万,六千铁鹞子也尽数与你。”李乾顺见到察哥终于重视谨慎起来,这才喟然。“你带到横山去,和云哥、合达他们联兵一起,加起来足足有五万之众,横山一带的丁口也随你招募使用……想来还是能替朕守住横山的!但千万不许出横山,替金人火中取栗!这也是朕唤你过来专门叮嘱的要害!懂了吗?!”

“懂了!臣弟指着佛祖起誓,绝不出横山半步!”察哥咬牙赌咒,却又有些忧虑。“可皇兄,俺若带走了大半兵,你这里最多两万,可还要紧,宋人葫芦河或者瀚海突袭又如何?”

“若是瀚海过来,便是找死,若是葫芦河那种地方,最多能来两三万兵,朕将这两万兵放在灵州,看住瀚海,顶住葫芦河口,还不行吗?”李乾顺脸上的皱纹终于微微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