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猜度(第4/4页)

众人各自严肃起来。

“而若想要极速扩军,又正好几个事端使官家不好开口……一个是扩军终究有些劳民伤财,使财政吃紧;另一个则是想要速速形成战力,就免不了要取党项旧卒、契丹亡人,乃至于蒙古小部,这又肯定得引起议论。”说着说着,吕祉自己也严肃起来。“所以,有些话、有些事情,得我们做臣子的来说……枢相,下官的意思是,枢密院得站出来,主动弄出来一个扩军的方案,蕃人那里也得提前梳理好,更要替官家挡住一些整日从长计量之人的迂腐之见。”

“吕侍郎这话竟有几分道理!”听完之后,乃是曲端第一个摇头感慨。“我在阴山、兴灵一带扩军,却也知道朝廷这里弹劾不断,都是说御营骑军的蕃兵太多了,而且骑军还常驻京城之侧的岳台大营,将来难免为患……可说实诚话,骑兵这种事情,你拉一个蕃人和一个汉人出来,肯定是打小习惯了骑射的蕃人更方便速成战力一些……你让我怎么选?”

张浚认真颔首,刘子羽也跟着颔首。

但也就是这时,一直没吭声的林景默林尚书也开口了:“官家有没有暗示要劫富济贫的意思呢?”

其余几人,先是一怔,然后各自肃然。

“道理很简单。”

虽然几人似乎都瞬间会意,但林尚书依然轻声以对,稍作解释。“国家要北伐,北伐既要扩军,又要精炼军械、演习士卒,还要存些粮草财帛……这些,归根到底都要花钱用物的。但眼下国家财政摆在那里,想要做事,怕还是得从哪里努力开辟些新财源方可跟上趟子,而要开辟新财源,百姓却已经到了极致,依着官家的脾气,这个时候是绝不会再对最底下百姓压榨的,就只能寻富人财主弄些钱粮……所以,官家的意思,是不是在这里?”

满堂无声。

过了好久,还是曲端一声嗤笑:“我倒是觉得,还是林尚书这话更聪明些……可不是劫富济贫吗?而且,真要是说官家不好说出口只能暗示的意思,也是劫富济贫这个东西更对路一些。”

“其实曲都统之前所言,也是极有道理的。”林景默肃然相对。“想要北伐,不光是扩充战力,积蓄粮草的问题,也要让内外一体,上下一心才行……这个时候,摒旧立新,乃至于必要之时对二圣与南阳诸帝胄、扬州太后做些安排,都是必要的。”

张浚以下,曲端、吕祉,几乎一起严肃点头……刘子羽犹豫了一下,也重重颔首。

“不过这般说来,是不是又有些想太多了?”勉强颔首之后,刘子羽忽然挑眉以对。“一个话本而已,终究是个好故事,就算是官家有些心思在里面,又何至于隐喻了这么多事情?其实颇有人说,官家性情还是有些跳脱的,就是想编个雪夜上梁山的故事嘲讽下马尚书,借此出口恶气,并无他意也说不定?”

“其实下官也想过。”曲端也随之捏着膝上话本失笑。“官家说不得自己都不知道《水浒传》讲的是啥,又或者真正想讲的还在后头呢……咱们都是瞎猜。”

“话虽如此,今日说的几件事情却都是该注意的正经事务。”张浚摇头以对。“所谓官逼民反后面的摒旧立新、好汉聚义背后的扩军、劫富济贫背后的开辟财源,本身就是国家当务之急……咱们身为国家重臣,不能因为书里有没有那个意思,就不去做的!一定要为官家分忧,以成大事!”

林景默心中再度一动,终于是等其他人颔首之后,说了出来:“其实,今日来枢相府上的路中,因为前堂那个世侄的一句询问,下官便一直存了一个想法。”

其余四人一起来看。

而林尚书也不慌不忙,从容道来:“事情说来简单,我那世侄问我,说我身为一部堂官,天下数得着的重臣,本可妥当自立,如何要挂上结党之嫌,专门过来与枢相等人一会?我当时答道,官家既有这般明显暗示,便正是要我们放下这些表面体统嫌隙,找出他的意思来。所以,当此之时,是不必顾忌什么结党嫌疑的。”

座中几人齐齐心动,而林景默也继续坦诚言道:“彼时下官便有了一个想法,而等刚刚曲都统入内,说了那番言语,下官便更是心动,待到咱们议论到此时,就有了直接猜度……那便是官家本意,未必是针对某一事,更多的是借这《水浒传》背景的敏感,来让咱们这些官家一力提拔的朝臣全都警醒起来,全都动起来,为国家北伐大略群策群力,而不是弄之前那些乌七八糟、拿乔作势的姿态!”

话至此处,在座重臣早已经信服,而林尚书也环顾左右,说到了最后:“《水浒传》本身或许有具体指代,或许没有,但此书一抛出来,原本已经僵硬了许久、闹出了许多不妥之事的朝堂便直接翻滚起来,重生朝气,本身便已很值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