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保全(第4/7页)

而就在此时,胡寅忽然也意识到了一点什么,赶紧又问:“官家,不知官家今日唤臣过来,先看小说,再说此事,是否别有什么想法?莫非是担心臣和王庶一般,对曲端恨之入骨,所以专门解释?”

“非也。”赵玖侧身而立,平静看向对方。“曲端之事不过随口一提,朕真正想告知明仲的,还是朕参与争功这件事……”

胡寅一声不吭,盯住官家不语。

“人非圣贤,居功自傲,宛如刀甲久置,自然钝锈一般寻常……明仲。”赵玖认真以对。“朕要你来,是想你出面组织人,指着朕好名贪进的性子,写一个赵宋官家中兴之后,不过三十年便丰亨豫大起来,结果如唐明皇一般,国家崩溃,四野坍塌的故事……十八王都写了,将来吕好问、胡寅、张浚误国的故事朕也准备写下去……但朕可以轻松来写功臣自误的故事,朕自误的故事谁又来写呢?想了又想,不光是你正好在这边,关键是,敢来写朕故事的人本就没几个……所以将来朕的故事,还是要多多拜托与你的。”

“臣明白了,臣虽不善文笔,但也愿意尽量一试。”胡寅先是肃穆蹙眉,似乎觉得哪里不对,但听到后来,却难得失笑,绽容于外,继而又重新严肃起来。“不过官家,此事且不提,之前官家信誓旦旦说什么‘该得到消息动起来了’,以及之前让秦王对燕京压而不下,到底是不是在指望高丽与东蒙古联手掏女真退路?东蒙古应该是按照官家意思在等高丽人,可高丽人到底什么时候动?他们真敢动?”

“呃……”赵玖有些恍惚,但终究还是咬起牙来。“朕以为,按着高丽国情,必然会出兵,不过是几日早晚而已。胡卿要晓得,便是不算上咱们,高丽国中的平壤两班也是一直力主与金国开战的,而开京两班的首脑金富轼虽然不主战,却是个懂形势、有脑子的,所以获鹿战后,他们断然没有不敢出兵、不愿出兵的道理……怕是内中平壤两班与开京两班要做过一场,所以才耽误了一点时日……且等一等。”

胡寅没有争辩……因为这个问题,他心知肚明,自家确实没有赵官家来的专业。

闲话少讲,只说高丽。

其实,赵玖的判断还真就没有任何问题。

不管是另一个时空,还是眼下,高丽对金国的外交姿态就一直很分裂,主流的事大主义不提,对女真开战的激烈态度也一直存在,而且持这种态度的势力在高丽国中非常强大。

原因很简单。

首先,双方本是邻居,多有交往,知根知底,甚至较早之前,也就说女真人尚未崛起的时候,高丽人还帮着日本人击败和处置了从北面流窜到九州岛的女真海盗,并以此为契机,大大提升了日本与高丽的外交关系。

所以,无论是文化角度,还是军事角度,高丽人对女真人都有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

这就使得他们在女真崛起过程中被击败,然后向女真称臣后,产生了类似于大宋靖康耻一般的羞耻心理。

士大夫、军官,包括民间都有开战的欲望和情绪。

其次,就是女真崛起后,为了后方平稳,很早就与高丽之间进行过一场局部战争,夺取了鸭绿江东侧、高丽西北的部分领土,以确立优势。

而所谓部分领土,对后来鲸吞万里的女真人而言,当然显得可笑,但对于高丽来说,尤其是西北面的西京平壤两班士大夫地主阶层而言,却无疑是割肉一样的血仇……想想就知道了,对于占尽了国家北半部财富的平壤两班而言,少了三分之一领土,那就相当于割了自家三分之一的财产一般,怎么可能不恨?

实际上,另一个时空中,因为这些事情,再加上内斗传统,主战的平壤两班干脆拿‘伐金’为借口,直接跟开京两班闹出了分裂和叛乱。

而回到眼前,这种情绪一来是被金国展示出的强大武力给震慑住了,二来,所谓财富利益上的缺失也因为建炎年间的宋金转口贸易得到了补充,所以高丽才一直维持中立到了眼下。

唯独现在话又得说回来,不管是怎么一回事了,当获鹿大战的结果传达到高丽后,再加上战前赵官家的严厉外交态度,内中本就存在一个强大主战派,且当政者本就是‘事大主义’发明人的高丽也都没有理由再中立了。

那么高丽人为什么反应那么慢呢?

别的不说,首先一个,就是海上归途被拦住了。

时间转回到本月初,获鹿是二月三日决胜,二月五日御营骑军与田师中部便联手追索到河间周边,初十日之前,岳飞部便进取保塞(保定),那个时候拿到赵官家那一大摞‘旨意’,所谓高丽在沧州布置的‘商团’便已经没有任何疑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