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李逵护镖(第2/3页)

做生意又做不来,种地也不会。只能去那个小地方的大户看家护院,岂不是埋没了他的一身武艺?

历千斤吸了吸自己的鼻子,恹恹道:“我不是对自己有信心,而是对东主有信心。”

“算了,你这等浑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左南易心累不已,摆手对历千斤道:“还不快去?”

历千斤匆忙离开,骑马去了广济军州且不说。

就说左南易,真的是豁出去本钱,几乎是不管不顾的招揽了齐州当地能够招揽的所有的武师。不少江湖人都被他网罗到了名下。

不仅如此,他还给总号去了密报。

李逵要押运银钱,故意引诱劫匪的事,他肯定压不住了,只能让邱掌柜定夺。至于邱掌柜如何反应,就不该是他考虑的问题了。

三五天时间,转眼就过。

风尘仆仆的历千斤从广济军州回来,带来了一个让邱掌柜大松一口气的好消息。猛虎营将军程知节允诺带兵五百,协助剿匪。

这对左南易来说,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他对历千斤的厌恶也少了很多,至少这一趟对历千斤来说,差事办的还算漂亮。有了这五百禁军的加入,左南易不指望能够剿灭劫匪,更没有想过要追回丢失的银钱,这些对他来说李逵的安全稳了。

为了表示忠心,左南易觉得自己有必要跟着李逵一起去。带着好消息,左南易跑到李逵跟前去报喜。

李逵倒是不在意,他觉得程知节恐怕另有所图。

程知节的军队是新组建的军队,目的很简单,想要去边塞立战功。

至于他为什么知道会打仗,虽不是皇帝亲口告诉他,但也差不多。要知道刘清菁可是皇帝的妃子,小皇帝在大臣面前藏的住话,但是在后宫里,面对自己的枕边人,真不会有太大的提防之心。刘清菁就将消息带出了宫廷。

原本想着好让家里物色几个有能力的将领,拉拢过来。这也是外戚的一种手段。可是没想到的是,程知节却准备自己去立功。

在京城,他一个地方上致果校尉起步的武官,连一点存在感都没有。不仅如此,自从被将门子弟戏弄之后,他对京城的达官贵人们有着很深的提防之心,却又不想这辈子碌碌无为下去。可是他一个淮阳军的校尉,即便皇帝有心抬举他,也没有机会展示才华,战功就成了他的最后选择。他的身份空降边塞的禁军也不太现实,西军桀骜不驯,他根本就压不住。只能靠着皇帝的恩宠,在中原训练一支军队。

而且这支军队的数量也不能太大,三千人是一个非常合理的数字。

程知节组建的这支军队有一个好处,没有吃空饷的人,一个都没有。程知节从组建那天开始都在军营里盯着,不允许一个手下吃空饷。可以说,他的这个营,虽然只有三千人,但在战兵数量上,比五千人的军队一点也不少。

不仅如此,他也狠抓训练。在京城附近训练不成,于是就去了广济军州。

眼瞅着西北大战又起,可程知节心里犯难了,他的人马到底训练的怎么样了?

没底!

他心里一点底气都没有。

他之前也带兵,但是从来没有打过仗。更何况是去西夏边境的庆州,真要是军队战斗力不足,岂不是要害死很多人?

这些天他一直琢磨着找个对手练一练,可是山寨土匪窝子不好找,找到的也不好打。进山剿匪等同于盲人摸象,几千人,上万人撒进去,也不见得真能将土匪给找出来。

正闲得发慌的时候,李逵派人送来了信。

齐州汇通钱庄的钱船被抢了,贼人就藏在京东西路。要是在郓州,他恐怕就真爱莫能助了。大宋禁军有很严格的调动程序。出路一级的行军作战,不仅需要宣抚使衙门的调令,还需要京城枢密院的兵符。除非军队在边州作战,但边州的将领文官,一般可以代替枢密院行事权力,无需上报。

但中原不行,尤其是在开封府附近,调令更是严格。

不过,如果是在本路作战,只要宣抚使衙门的调令即可。

郓城县正好是在济州,属于京东西路管辖,和广济军州在一个路。所以要拿来调令很容易。至少刘家老爷子已经是太师了,办的事也是正经事。京东西路真没有理由拦着程知节。

再说了,汇通钱庄还有五妹刘清芫的分子,于情于理,做姐夫的都应该帮忙。

于是出兵变得顺利之极,而庞万春提前孤身一人出发去了须城。这是李逵点名要的人。程知节之前对庞万春印象不深,只是他身边的一个寻常亲卫而已。但是能让李逵看重,顿时让程知节有种人才在身边被埋没的痛惜,好在及时发现,不至于一直埋没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