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托大了(第2/3页)

其实不仅仅是他脾气火暴,王进心里也有私心。

李全有多猛。

百丈村的李氏族人都清楚,和李全对战的江湖人士也明白。在御拳馆第一天,整个御拳馆也知道,拳馆里来了个超级猛人,叫李全的傻子。

天生神力,棍棒走的是极端的刚猛路子。他是天生战场上的猛将,根本就不是江湖上的路数。即便在江湖上,李全的实力也是超一流高手。之前,李逵和李全走的路数都是一样的。鬼王斧也是重兵器,一柄斧头六十斤,两柄斧头就是一百二十斤,李逵要是在人圈里发威,两把斧头能像是旋风一般,将在他周围的敌人都卷进去绞杀,在他力竭之前,近乎无敌的存在。

可现实是王进成了李全的老师,实力上,却并不比李全强多少。

经常是王进全力之下,一百招之内,只能和李全斗个旗鼓相当,还是用了招数上取巧的法子。拼力气,王进还真不是李全的对手。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御拳馆内高手如云,自然也看出了王进和李全的实力差不多。

当老师的收了个实力相差无几的弟子,这简直就是没羞没躁的卑劣手段。

于是,在御拳馆的私下中就多了一些风言风语。说,王进:浪得虚名,用利诓骗高手给他做徒弟,好让他扬名之类的造谣之语不断。

这让老头私下里很无奈,能够教授李全武艺,对王进来说,是他的幸运,因为李全的练武天分奇高。王进甚至私下里合计过,只要给他半年,李全就有压住史文恭的实力,就算比卢俊义,也不会差多少。李全差的是招式,而不是悟性和天赋。要说悟性和天赋,李全要比史文恭和卢俊义都要高。这是因为李全心思极其简单,可以说是心无旁骛,这是史文恭等人说什么也比不上的优势。

他甚至想半年后,让李全和史文恭斗一斗,好让世人知道,他王进的弟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御拳馆,周侗的地位是超然的存在。

没人会觉得他做馆主有什么问题。

但是王进的实力业有目共睹,之所以被非议。主要的问题是,他资历不够。

说起来也奇怪,明明是个武馆,却出现了排资论辈的奇怪现象。

这要从御拳馆建立说起,御拳馆在仁宗时期就有,当初仁宗皇帝的想法是打破将门垄断武官的现状,才建立的御拳馆。御拳馆不仅仅对将门子弟,禁军官兵,甚至对普通百姓也是开方的武馆。但御拳馆隶属于殿前司。

所以,御拳馆的直接管理衙门是殿前司,左右殿前指挥使,之上是太尉府,才是御拳馆的后台。

后来,武举的举子被录用武进士之后,也会在御拳馆内学习。可见,御拳馆不仅仅是教授武艺的地方,还会有兵法课。

仁宗皇帝当初的想法虽然好,但他却忽略了一个问题。

普通百姓要是能读书,谁犯傻来御拳馆转行当武夫?

以至于,御拳馆内普通百姓出身的人是有,但终究无法获得武职。就算是武功超绝,也是如此。只有少数凤毛麟角的人才,才会有机会进入禁军,殿前指挥司,或者左右翊卫之中,担任最不起眼的小官。就算是这样,也是极其幸运的人了。更多的御拳馆出身的普通人,成为权贵府邸的虞候拳师。

虞候并不是官职,只是一个好听的说词。都虞候才是官职,正儿八经的五品武将。这也是给人留了一点面子。

史文恭之前就是御拳馆出身的高手。他还是周侗的弟子,也没有获得官职。之所以追随刘葆晟,一开始是因为钱,后来刘葆晟发迹了,他就成了虞候。要不是刘葆晟被封为太师,可以开府,他这辈子都恐怕没有当官的命。

久而久之,御拳馆成了将门镀金的地方,失去了拳馆本来设立的目的。

王进虽然有官职在身,但他不是将门子弟出身,无法真正的融入到将门中去。

这是他的短板,同时也是他的无奈。

禁军教头的称号,虽然听着很提气,但是连个办公的衙门都没有,说是闲散人员也不为过。

李全的出现让王进看到了希望,可惜,李全脑子不太好使,即便武功超绝,也不会有军队会接收李全为校官。同时李全也将他推上了风口浪尖,成了御拳馆中的笑话。

王进最近心里头都憋着口气,他想要证明自己,再找一个和李全差不多的弟子成了他迫切的念头。李逵看着就很不好惹,但幸运的是,李逵不是傻子。

王进觉得自己要是将李逵收了当弟子之后,悉心教导,然后再给李逵找个蒙学师傅,只要识字一千五,他豁出去这张老脸,也要给李逵寻个出身。只要李逵不是笨到让人发指的地步,他就有信心将李逵调教成为大宋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