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骨子里散发出来的蛮横(第2/4页)

呼啦

哗啦

尝菜的太监傻眼了,李逵和李云有模有样的将面汤和面盛了一碗给他,宦官快疯了。他是给皇帝尝菜的专人,什么时候连宫外头的草民都有资格让他尝菜了?

其实李逵知道这是尝菜的宦官,他并不想这么做,万一落下个藐视皇帝的罪名,可怎么整?

但李云这傻缺,连李逵拉都没来得及拉,就端着锅去了宦官边上舀了一碗给宦官,李逵是个讲义气的人,怎么能让李云出丑?

只好硬着头皮也给那宦官舀了一碗。一边还装傻充愣的嘀咕道:“天见可怜的,吃那么点,哪能吃饱?”

赵煦毕竟是皇帝,之前还有点不悦,但听了李逵的话心中顿时明悟,来的匆忙,礼部根本就没有将两人带去教导礼仪。

作为大宋的皇帝,不知者无罪,即便是被冒犯了,这点肚量还是有的。

端起碗对宦官道:“吃,一起吃!”

呼噜噜,呼噜噜。

李逵吃饭的动静,就跟打仗似的,筷子在锅里挑起半碗面条,放在嘴边吹了吹,就被吸到了肚子里。李云的速度也不满,虽做不到和李逵旗鼓相当。但也是常人无法企及的速度。两人虽是最后开吃,但他俩吃到一半多的时候,赵煦才堪堪吃了几口米饭,细嚼慢咽的费力吞下。

看着李逵吃的欢快,他似乎也想要努力赶上的样子。

可惜,实力差距实在太大,根本就无法赶上李逵的速度。

范冲对此早就习惯了,右衣巷的饭铺,原先只有两个人,从李逵和李云入住黄家之后,添了两个帮佣。

可见,这两个人的饭量,比得上右衣巷整整一条巷子人的饭量。

当然,即便是在东京汴梁,顿顿在外吃的住户也不多。要是朝食铺子,有一小半人来捧场已经是不错了。

大部分的百姓能省一顿就一顿,不吃朝食的大有人在。还有在家做的,总比在外要省一些。可即便是这样,在外头吃饭的百姓也不少。一家铺子,没有几十、上百的主顾养着,根本就支撑不下去。

范冲照有经验,吃完一碗黍米饭,又给自己盛了一碗,看李逵吃饭,就算是胃口再不好的病人,也会有种大口吃肉的冲动。只是让他有点忧愁的是,他年纪不大,竟然开始有小肚腩了。还是近期才有的,都是李逵害人。

果然,皇帝赵煦也是如此,划拉了碗中的最后一口的黍米,伸手将比茶盏大不了多少的饭碗提给了传膳宦官,豪气道:“再来一碗。”

“皇上!”

传膳宦官什么身份?

在宫里头也就是比浣衣局的宦官身份高点,也高不到哪儿去。要是皇帝吃撑了,吃出病来,他们可就遭罪了。跪在地上一个劲的给赵煦磕头求饶:“皇上,您不能再吃了。”

“朕的话没听到?”

赵煦的性子比较软,看宦官可怜,就改口道:“就再来半碗吧!”

可即便是半碗饭,最后赵煦也吃撑了,饭后的赵煦眼皮子有点耷拉着犯困。李逵正悠闲的喝着面汤,有道是原汤化原食,只不过别人是喝一碗,装装样子就行了。可他用脸盆大的海碗已经喝了三晚。吃的差不多了,这才放下海碗,自言自语道:“差不多了,混个水饱,就这样吧!”

李逵早就发现皇帝似乎有点精神萎靡,似乎要犯困,他心说这哪儿成呢?

于是鼓动道:“陛下,用膳之后,走一走。我家三叔公常说,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皇帝身边的宦官实在忍不住了,李逵这厮自从出现在皇帝面前之后,就不动声色的引导着皇帝。这对于皇帝身边的人来说,是极其危险的举动。宦官气地手都哆嗦着,指着李逵的鼻子就骂道:“混账小子,皇上万金之躯,岂是你能驱使的,小子想死不成?”

可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这话听在赵煦耳朵里,顿时有种如雷贯耳的震动。

从小体弱多病的赵煦,最怕有人背后里说他活不长了。这话从年幼的时候,就有人说。别看不敢在他面前说,但体弱、多病、还敏感的皇帝,怎么总是感觉朝臣怜悯的眼神,乃至宗室兄弟的异样看出对他满满恶意?

被说了十多年的短命小子,赵煦比任何人都渴望有一个强健的体魄。

他做梦都想要有一副好身体,和李逵那样的,雄壮,如同小山似的敦实,在他的后宫里,如同他皇帝的身份一样,可以无所不能的存在,然后生一大堆儿子。

任何时候,赵煦只要听到养生之法,总是会试一试的。更何况,老人家说的话,肯定有道理。而且很方便,饭后走动一会儿,就能长寿,这对皇帝来说简直就是梦寐以求的养生之法。赵煦期待的问李逵:“不知爱卿家中老人多大年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