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总有刁民想造反(第2/3页)

韩德勤谨慎斟酌了思路,开口道:“老前辈,不是说人杰没有立功,而是人杰是文官,他去和武将争夺战功非常不明智,万一有心者故意夸大他的功劳,然后将他从文官中剔除去了武将之中……岂不是因小失大?这科举肯定是白考了,所以在奏报和捷报中,并没有赘述人杰的功绩。但是我以为,会有密报将人杰的功绩彻底告知陛下。有道是简在帝心,日后自然有犒赏落他头上,不能急于一时。”

这话说的在理,就连赵煦都是认同的点头不已:“是啊,老前辈。人杰要是武将,他升迁还是事吗?当然,人杰也不是什么功劳都没有,他是军中监军,又发明了新武器,对大败西夏军也有不小的功劳。”

“这个……”三叔公心里犹豫起来,他也无法判断,到底是武将加官晋爵好呢?

还是继续做个文官按部就班的好?

但眼下的局面对他很不利,要是三叔公没有获得诰命官,而李利德却因为李云获得了诰命官,这对于三叔公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

他要是这档口回老家,召开族会的时候,很可能那帮不开眼的家伙会支持李利德多些,甚至让他的族长大位都岌岌可危。

想到这里,三叔公不得不另辟蹊径,琢磨个两全的办法:“那么你们觉得有什么办法不给李云封赏?”

“这恐怕不成吧!朝廷都有规矩,苛刻有功之臣,会让朝臣们寒心的啊!”韩德勤没来由的脸色紧张起来,他不得不再次正面审视三叔公的存在。

太狠了,连自己人都坑。

赵煦在旁暗暗窃喜,三叔公这样的人在京城住不惯。他对于繁华毫无追求,京城的教坊,勾栏确实奢华曼妙,但他已经是个没有多少想法的老头子了。这种年轻人喜欢去的地方,反而对他来说,凶险万分。

至于说美食酒楼,吃穿用度,这些都不符合老年人的喜好。

三叔公如今最大的乐趣就是沂州李氏族人的族长,在京城得个诰命官身,然后回老家耀武扬威风光几年。要是族长之位不保,他老人家宁愿四海为家,也不会回去。

可要是李利德获得诰命官的身份,极大概率会挑战他的族长宝座。这些年,李利德在李利广面前,可经常都是灰头土脸的倒霉相。别人不知道,三叔公还不清楚吗?李利德也不是什么心胸开阔的人,心眼也不大,要是‘报仇’无望,他会选择认怂?

一旦让李利德这老家伙勾起了报仇的心思,三叔公觉得即便在老家的族长之位还在他手中,也索然无味。因为那时候,他就要时不时的经受住李利德的挑衅。万一,让李利德得逞了,他甚至还会很丢脸的失去族长之位。倒不如在京城凑合着住些日子,至少,没有族长到场,换族长李利德也做不成。

赵煦并不希望三叔公回去,他跟着三叔公学了不少损招,对付李清臣、章惇这些文臣,游刃有余。这样一个宝藏老头,他怎么可能舍得放走?再说了,赵煦从小就没有了父亲,和母亲因为嗣皇子的关系,也不得不刻意疏远。

跟向太后根本就不亲。

即便是亲皇祖奶,对他管教太严,也让他不怎么喜欢。

三叔公的出现,让他有了对长辈所有的寄托。当然,三叔也是有本事的人,至少从他的出身,能够做到如今的地步,已经不是才智过人能够解释的了。赵煦不希望三叔公离京,他甚至想要将三叔公留在京城。

但是他怕自己暴露了身份之后,俩人的关系再也回不到之前的样子,一直对老头保密。

只不过,这次赵煦觉得他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将三叔公留在京城了,他低眉顺眼道:“老前辈,你也知道,朝廷虽然还没有确切的消息,但离开了京城,您老想要第一时间就知道朝堂的消息就难了。再说了,老前辈的对头很可能受到朝廷的封赏……”

“也不是什么对头。”三叔公摆摆手道。

家丑不可外扬。再说李利德真不能算是三叔公的对头,他们是亲戚,只不过李利德之前一直被三叔公压在他的屁股底下,动弹不得而已。说白了,这是家里头老兄弟之间为了面子的闹腾,算不上敌对关系:“老头子和李云的祖父也是兄弟,这么说吧,老头子原先在族里说一不二,是族长。”

说到这里,三叔公傲然的挺起胸膛,表示自己很有威严的样子。

继续道:“可老头子没有官身,万一要是李利德,也就是李云的爷爷有了官身,族里头议事的时候,到底是听我的,还是听他的。往后的日子就难了!”

赵煦秒懂,这和争夺皇位是一样一样的,如果他不是皇帝,或者从皇帝的宝座上被赶下来了,会多凄惨,他都不敢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