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横空出世的大宋护国神器(第2/3页)

还真别说,效果应该不错,邢恕当即就急了。

赵煦无奈道:“诸位爱卿,朕登基以来,受西夏欺辱久矣,如今边军大胜,乃我朝大幸。如李卿所言,无凭无据,仅凭私心弹劾,难以服众,何其莽撞也?”

说到这里,赵煦话锋一转,道:“至于边军捷报,朕也接到了苏卿的密报,应该不会有错。枢密院不报,或另有其因。”

曾布见邢恕瞬间就怂了,只好亲自下场:“陛下,既然边军大胜,为何枢密院隐匿消息,是何原因?”

随后,曾布死死的盯着李清臣,只要李清臣解释不通,就是他发难的时候。

可是李清臣早有准备,开口道:“战报中统计数字乃我朝未有之大胜,非谨慎不能对待。其次,战报之中,西夏精锐铁鹞子副帅讹其满被斩杀阵前,铁鹞子损失一千多人骑。斩杀俘虏西夏士卒两万多人,但我京营参战兵力不超过七千人,如此战绩,臣百思不得其解。不得已,臣昨日已安排枢密院官员去鄜延路核实。”

大殿上,到处都是倒吸一口冷气的声音。

大宋和西夏交战五十年,从来就没有在战场上歼灭如此多的西夏军队过。尤其是铁鹞子,西夏一旦动用这支精锐出现在战场,总能无往不利。

铁鹞子强悍防御力,强大的平原冲杀能力,就连神臂弓都奈何不了这种铠甲厚重的重骑兵。

一下子就斩杀一千多,熟悉大宋和西夏战争的人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要知道,铁鹞子在西夏一共才三千人。

曾布也不清楚实际情况,只是他在枢密院的眼线,将知道的一知半解告诉了他。

“这不可能吧?”章惇吃惊道。

就连章惇也觉得捷报有问题,铁鹞子的厉害,他虽然没有见识过,但听到的战绩耳朵都有老茧了。怎么毫无征兆的就败了。而且还是京营的老爷兵干的,这帮人除了会闹事,没听说过会打仗啊!

按照朝堂的规矩,章惇并没有被皇帝授予‘知兵事’之权。

也就是说,枢密院的事,政事堂无权干涉。

这也是章惇和李清臣之间矛盾的开始。李清臣极力排斥章惇,而章惇心里实在是痒痒的很,他要是站在朝堂上,对一帮文臣质问:“你们谁比老夫更懂打仗?”

无胆匪类,一个都没有。

可明明是最懂军队作战的人,却被排除出了军略议论之中,这份憋屈,只有章惇自己才知道了。

于是他一肚子的想法只能憋着,甚至在外的宴会之上,章惇经常抱怨,宰相没有管辖军队的权力,是不完整的。

要是平常,章惇开口问,李清臣肯定要怼回去。

不过,这时候,李清臣也很懵圈。铁鹞子很厉害,大宋和西夏打了五十年,根本就没有限制铁鹞子的兵种出现。

按道理,铁鹞子不会损失如此之大。

可战报之中,却真实记录了铁鹞子的副统领讹其满,也应该是进攻鄜延路的西夏大军的铁鹞子主将,却在阵前被斩杀了。

这么想,都透着古怪。

章惇问:“枢密院指定了作战阵图没有,要是有拿出来,或许可能看出端倪来。”这也是章惇想到的不是办法的办法。

毕竟,大宋作战,很多战争的作战阵图都是枢密院拟订的。要是有作战的阵法图,章惇觉得凭借自己国人的军事才华,应该能够推断出一些端倪出来。

可是李清臣却不屑的冷笑道:“枢密院还没有给几千人作战指定过阵图,这事我做不出来。再说,枢密院越权指挥,有悖于置将法的推行。”

一句话,李清臣将章惇给怼回去了。

皇帝赵煦也想知道原因,他问:“那李卿有所其他发现没有?”

李清臣叹气道:“臣估计可能是火炮的原因。”

“火炮?”

章惇没听说过,回头看向工部尚书,对方无奈摇摇头:“工部没有督造过火炮这样的武器。”

“那么这是从哪儿冒出来的?”章惇快疯了,这份捷报是认真的吗?为什么这么重要的细节都没有说?

皇帝赵煦想了想,却表示肯定道:“苏卿的密报之中也谈到过火炮,战前在肤施督造了上百门,被京营带着去了战场。主将程知节……可能知人善用,将这种从未出现的武器发挥出了巨大的战果。”

“程知节能力不足,空有一腔热情,不足以成事。”章惇目空一切的怪癖,对看不上的人是百般奚落,程知节这样的废物,怎么可能入他的眼。

要是平常,刘葆晟这位太师也就是来朝堂上装装样子而已,但是章惇一开口就将他女婿当成了废物,这让他怎么能忍得住。刘葆晟气愤地开口道:“陛下,我女婿为大宋立过功,为大宋流过血,忠心报国,却让章相构陷成庸才。试问,庸才能在西北力王狂澜,击败西夏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