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误伤队友(第2/4页)

可实际上,神宗皇帝也是留下了一个烂摊子而已。

但西北一场大胜,顿时让赵煦发现,他真的天运之子。可以预见,接下来的不久之后,皇帝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论功行赏。

李清臣的政敌怎么可能看着他不劳而获的获取皇帝的信任,获得破天的功劳?

当然,就算是皇帝也明白,李清臣的功劳多半是运气好。

可别忘了,要是上位者没有能力挖掘真正的旷世之才,在未知的情况下选择的话,肯定会选运气好的那个。

无疑,李清臣就是皇帝的副将。

历史上的福将很多,大部分都让皇帝信任有加。比如隋炀帝很信任的大将军宇文述,就是运气好到爆棚的福将。功劳像是长了腿似的,会跑到他面前。就算是第二次征高句丽大败,遭遇人生最大的惨败,都已经被削官为民了,却因为杨玄感叛乱,神奇的官复原职。

再比如,唐朝的张亮位居二十四凌烟阁功臣,却能力平平,头一次带兵打仗,被敌军突袭,这位都吓傻了,坐胡凳上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却因为部下误以为主帅临危不惧,顿时士气大涨,反而大胜……你让李广这样的老头子到哪里说理去?

试问,李清臣是副将吗?以翰林学士升迁成了枢密使,从拟订朝廷诏令的大臣,成了管辖大宋全国禁军的最高长官。要说李清臣不懵圈,谁懵圈。事实上,他当时看到西夏大军五路进攻西北的时候,表情和张亮差不多的,他觉得自己要为大宋在西北的惨败而背锅了。可才不到一个月,风云变幻,西军竟然反败为胜。这期间朝廷做了什么准备没有?

什么也没有。

枢密院根本就没有调遣可言,唯一派遣去了西北的一支禁军还是他上任之前就拟订的,总数也不过几千人。

这么看来,李清臣肯定是副将,而且还是天下第一的副将。

有时候,做皇帝的都很迷信,要是他们认定某个人可以带来好运气,就算是当猪养,也要好吃好喝的供养着。

李清臣要是在枢密使的位子上继续稀里糊涂的接连获得边军大胜的捷报,很容易让皇帝对李清臣产生一种奇怪的想法,李爱卿和他一样,都是气运之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皇帝自然要将李清臣放在身边才放心。

李宅。

李清臣听着管事在他跟前说着街头的风言风语,脸色颇为平静,他早就估算到了这一天。可惜有些计谋很好破,有些计谋却让人束手无策。

让李清臣无奈的是,他也想要制定大宋对西夏的灭国之战,可问题是,他根本就不知道从哪儿入手。

西军之中,哪个将领有将才,谁有帅才,他都不得而知。

至于说让他指定阵图,让西军的将领按照枢密院制作的阵图打仗,要是打赢了好办,要是打输了呢?

“老爷,外头已经传疯了,说什么样的都有。”

李清臣冷哼道:“朝堂还轮不到市井之人信口开河,去,拿我的帖子,让开封府查,到底是谁在后面煽风点火。”

“老爷,这会不会引起几位相爷的不满。”管事担忧道:“蔡京虽已不是开封府府尹,但刚上任的吕府尹似乎和老爷也没有什么来往。”

至于和吕嘉问没有交往,李清臣也管不了。

没想到,李家的管事不仅没有见到开封府府尹吕嘉问,反而因为此事非枢密院管辖范围,而被开封府属官给赶了出来。

直到这时候,李清臣才感觉到了不对劲,这种做事的风格,怎么看都有点像是曾布的布局啊!

而吕嘉问?

此人和蔡京关系不错,但没听说过和曾布也有很深的交情啊!

这让李清臣心头浮上了一片愁云,总觉得有人要搞自己。

翌日,早朝。

吕嘉问突然在朝会刚开始就发难,大声质问枢密院之首,枢密使李清臣:“李相,我开封百姓声援西军大胜,实乃我朝百姓关心国政,为西军大展雄威之喜,为何李相遣派门人让我开封府衙役将百姓之喜打压。难道我天朝百姓连为西军大胜之喜而高兴的权力都没有了吗?”

李清臣顿时警觉起来,他是派遣了门人让开封府查选拨谣言的幕后指使之人。但开封府已经拒绝了他,不仅仅驳了他的面子,而且还颇为不敬。

这时候吕嘉问突然跳出来,显然是故意将矛头对准了他。

凡事有因必有果,总该知道个为什么?

可事情摊到吕嘉问身上,就让人猜不透了。吕嘉问这家伙这么说呢?出身名门,祖父吕夷简,乃大宋名相,其兄吕公弼,也是宰相。曾祖是吕蒙正,太师。人称:“吕氏更执国政,三世四人,世家之盛,则未之有也。”三代人,出了四个宰相级别的高官,这可比三国时期的袁氏四世三公还要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