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小心眼的探花郎(第2/4页)

“哎,等等,你说李大人文弱之躯,他哪里看着文弱了?”聂翠翠是个很不合格的听众,她总是在不经意之间就打乱说故事者的节奏,并且提出逻辑性错误的漏洞。引起秘密掌握者聂石渠的老大不满。

聂石渠怒道:“你还想不想听?”

“听,算了,继续说。”

“这天老虎真的来了,但是李大人早有准备,在老虎的必经之路上设置了陷阱,老虎因为中了陷阱,最后被村子里的人给打死了。”

聂翠翠狐疑道:“为何没有过程?”

聂石渠愕然,茫然问道:“这重要吗?”关键是这个故事中,体现出李逵大无畏的勇气,赤子之心,且舍生取义的决然。但是故事毕竟是故事,三叔公编这个故事的目的,就是将李逵放在一个读书人该有的样子上。

读书人怎么可能赤手空拳将老虎打死?

这不符合常理!

当然,三叔公也想丰满一下这个故事的内容,但是他发现自己真的编不下去。这个故事警示人们,野生动物灭亡并非是因为人类的贪婪而灭亡的,而是因为它们是邪恶的化身,是正义者必须要消灭的对象。尤其是老虎、狼、豹子之类猛兽。当然,沂水县百丈村的老虎是这个故事里唯一的冤魂,比献和氏璧的玉工和氏都要冤。

不仅如此,三叔公自从百丈村发达之后,给李逵编了不少故事。

这个是孝义为先,忠厚传家的版本。

还有才华横溢,仁人君子版本。

还有幼年立志,求学不辍的版本。

当然也免不了仗义疏财,急公好义的版本。

总之,这样的故事有很多。三叔公乐的花小钱,雇人传播对老李家有利的故事,淡化李逵比猛虎都要凶猛的事实。

就像是普通人,在发达之后,总想着给自己立个功德碑,恨不得认识的人都看到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三叔公的这手段明显是有高人指点,然后效果惊人。用脚丫子想,就知道多半是公孙胜出的歪主意。

聂翠翠总觉得弟弟几年没见,再次见面,有点不靠谱的错觉。不过,对于李逵的往事颇为好奇的她还是忍住心中的疑惑,接着问道:“然后呢?”

“然后京城百姓都知道啊!李大人因为好学,被县令收入门墙成了入室弟子,而当时沂水县的县令还是大苏学士的弟子,大苏学士爱才,将李逵留在身边悉心教导了几年。去年绍圣元年的科举,李大人一飞冲天,一举获得进士及第的功名。之后进入官场,更是进入直秘省,担任直秘阁。虽官职不高,但位高权重,是陛下身边的忠臣。”

“那他为何回来西北?”

“还不是李大人太耿直,得罪了太后。”

“他……真的如此胆大?”

“真的,即便是得罪了太后,陛下也仅仅是从轻惩罚了一下,让他来西北避避风头。可你看李大人,不经意间就为朝廷立下如此大功,将来要是回到京城,肯定是高官厚禄等着他。姐,你想想只要你和李大人好上了,咱爹沉冤昭雪就指日可待了。”

聂石渠说着说着,就说到了点子上。他们姐弟俩,说起来算是犯官之后,要想要洗刷家族的污点,就必须要有大人物出面,将当初那件事原原本本的翻出来,给聂家一个翻身的机会。

只不过这些对于聂家来说还不够,李逵即便是名声在外,且是读书人之中最出类拔萃的一小撮,可要等到他发达,怎么说也得十年之后。

而十年之后,他们家的仇人恐怕都已经快要老死了吧?

聂翠翠觉得不靠谱,瞥了一眼自家的兄弟,拒绝道:“这真不行,既然李大人被你说的怎么好,你姐姐我如今的身份,怎么能进得了他家门?再说了,父亲的冤屈他恐怕帮不上忙吧?你不是在王府当差吗,难道端王就不能帮父亲说句公道话吗?”

“这个……端王恐怕不太靠谱。”即便是端王府的小管事,聂石渠也是一筹莫展,端王赵佶整日纵情声色,且喜欢附庸风雅之物,生活奢靡花钱如流水。在朝堂上,甚至在皇族之中,都没有什么影响力。说白了,端王赵佶的性格就是好色且奢靡,而且性格薄情寡义。这样的人,真指望不上。

(赵佶的好色就不说了,大宋两朝300年,儿子女儿比他多的一个都没有。宋史上记载,赵佶养活没养活的儿子三十多人,女儿近五十多。他一个人的子女就破九十,这等战绩,要说赵佶不好色,简直说不过去!)

“连端王都靠不上,难道李大人就能帮上忙?”

聂翠翠表示很怀疑,李逵就算是被聂石渠吹嘘的太下少有,但李逵总归不会比端王都要有面子吧?

可聂石渠却急忙道:“能,太能了。端王在朝堂说话不管用,但是李大人就不一样了。小弟刚才忘了说,怕姐姐有负担。李大人的亲事已经定下了,是当朝太师刘太师家的嫡女千金。李大人的未婚妻是当今陛下的贤妃的亲妹妹,他说起来早晚也算是皇亲国戚。而且他还是苏相的后辈,枢密使李清臣是他座师,和朝中文家、范家、苏家都关系很好。只要他愿意帮咱家说句公道话,父亲肯定能沉冤昭雪。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