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汗血宝马(第2/3页)

李逵可被吓得不轻,照着这个路子下去,李逵可能在苏轼活着的时候,抢了苏轼的名头。然后老头郁郁而终……他却大德了。

见李逵发愣,耶律保机却表现出对这些气势不俗的诗词表现出些许嫌弃之色。转而指着纸上的一句小字道:“金戈铁马自然是英雄之气,但小王认为这句是李探花写的最情深意切的词句——‘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

李逵沉默了,这句词是出自大名鼎鼎的辛弃疾,当然全词气势磅礴,附和辛弃疾这位爱国诗人的风格,立意,情怀,志向高远,却又壮志未酬的遗憾。

但如果单独拿出这两句出来,这就古怪了。

似乎是色胚子,在秦淮河这等好去处的经验之谈。

曾经有个姐儿,悔不珍惜,等到他幡然醒悟的时候,却发现已经过往云烟,再也回不到之前的欢情。这是在傍晚的水岸边上,看着红澄澄的画舫灯笼,心中怀念过去的老情人的臭不要脸。听着就不像是正经的句子。

当然,辛弃疾是绝对没错的,他写这些是要为了描述当初中原的繁华,与南宋时期的萧索做对比,立意高远。

但耶律保机这个下流胚子,显然是会错意了。

要是李逵将全词都默了出来,自然不会有这误会。可问题是,他也就单单写了这么一句,这就尴尬了,按照李逵的一贯作风,他瞅了一眼耶律保机那出来的‘证据’,却一笑道:“这不是我写的。”

“李兄弟,你怎么可以……这等佳作,如何能埋没?”耶律保机顿时急了,拉着李逵的衣袂求证道:“你看看这字,是否是你的笔迹;你看看这词曲,我可找人问过了,根本就没人写过,必然是你的佳作。当然了,你有顾虑自然是有原因的,大宋就这点不好,做了文官就不能去教坊了,就算是能去也是偷偷的去。”

“但李兄弟,你不愿为此诗扬名,小王愿意啊!卖给我,小王高价收。小王在教坊看中了个姐儿,可没好词见不了人,见了李兄弟的才学,小王豁然开朗,只要兄弟出马,必然手到擒来。就算是用宝马换,小王也决无怨言。”

李逵看着诚意满满的耶律保机,他突然有点不忍伤人,可问题是李逵对蒙古马没有好感。

不是说对蒙古马有偏见,而是辽国盛产蒙古马,而蒙古马普遍要比河曲马矮小很多,可李逵还是个高个子,骑马自然要骑大马。他要是骑着匹蒙古马出门,就像是骑头驴赶集似的,有点滑稽。

李逵撇嘴道:“可辽国的马太矮了。”

“偏见,绝对是偏见。”小王爷耶律保机为自家的马叫屈道:“李大人,草原马任劳任怨,绝对是骑兵的利器。当然,小王封地虽地寡人稀,但也不能用寻常的马来糊弄朋友。小王这匹宝马来自大辽的属国黑汗。就是你们所说的汗血宝马……”

李逵也不知道黑汉国在哪里,只是辽国的疆域实在太大,甚至不少辽国官员都说不清楚。

“在哪里?”

“就在隔壁府上养着。”

耶律保机见李逵心动了,顿时觉得买卖有门。他的那匹马自己驯服不了,要是让人驯服了,给自己做坐骑,还是会出问题。马就是很奇怪的动物,非要主人亲自驯服了之后,才能服帖。当然,骟了也会无欲无求任人骑跨。可耶律保机大小也是个小王爷,在契丹勇武还是非常被注重的能力,他能给自己准备一匹骟马?

见到宝马的那一刻,李逵的眼珠子都快直了。

那通体暗红色,高大的胸膛配合着修长的身体,不仅没有违和感,还带着一种矫健的视觉感受。匹马体态修长,却不失肌肉的完美,给人一种高雅却不失爆发力的美感。毛色更是缎子似的,在阳光下反着光芒。

见李逵动心了,耶律保机伸手摸着马脖子身上的马毛,这也是这匹马对他最大容忍度,要是再做过分的事,就该亮蹄子了。

耶律保机趁机道:“李兄,你觉得这马如何?这可是黑汗国进贡给我大辽的宝马,小王也只分得了这一匹。”

“好,太好了。”李逵回头认真的盯着耶律保机,咧嘴笑道:“在下对于朋友向来有求必应,耶律兄不就是要首诗词纵横风月吗?写,小弟立刻给你写,一首不行,就两首。要是小弟写的不成,我写信给我家师祖,让他老人家帮你。”

耶律保机幸福的鼻涕泡都快冒出来了,惊喜万分道:“苏学士能帮我?”

李逵之前是高兴过头了,见耶律保机转而狂喜的样子,哪里会不明白这厮是看不起他的才学啊!想要让苏轼帮他把妹,这是砸自家的招牌。他堂堂进士老爷,还能蒙不了个契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