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书生的奋斗(第2/3页)

李庆这话说地理直气壮。可是李邦彦听地心惊胆战,他这是进了贼窝啊!

失魂落魄之间,他颤巍巍的拱手对李庆告辞道:“在下身子不便……”

“算了,你先回去,日后缺钱了,保康门一带随便哪家商户都可以去拿钱,报我李庆的名号,好使。”

李庆拍着胸脯大包大揽。等到李邦彦在街头跌跌撞撞地走远,身后的族人才来到李庆身后,低声问:“庆哥儿,这么骗他好吗?”

“我怎么骗他了,这保康门周围的店铺小贩的货物都是经过我们的船才能进城,我只不过带他来收钱,没有带他来送货而已。就他这小身子骨,怎么可能去送货?再说了,我刚才说错了吗?每句话都是真话,没骗他,是他会错意了。”

李庆说话的口气,就像是李庆下时候被李逵欺负,李逵会告诉他:等你长大了,就能欺负别人了。

当然,他还得被李逵欺负。

至于说李庆几个将保康门附近的混混打跑之后就干起了收钱做混混的买卖,肯定不行。照着他们这个收法,周围的商户肯定要告官。开封府可是大宋的京城,李庆他们几个也没有胆量在开封府做这无本生意。

李庆他们做的是送货,这是个京城竞争最激烈的行业。光有人还不行,还得拳头够硬。至于李邦彦误会,就让他误会去吧。反正他们只是带着他在外走了一圈而已。

“行吧,反正他们也不喜他这人,太做作,整日去太学周围晃,要是二哥不举荐他,看他如何收场。”

李家人都不喜欢李邦彦,别看平时很热情,吃饭的时候还劝着他多吃。李庆几个就喜欢看读书人长相的李邦彦吃撑后翻白眼的喜气样。

就像是学渣总喜欢看学霸走道扑街倒霉一样。

他们几个可不希望老李家混进来个整日的书生,明知道李庆几个读书不怎么样,这不是膈应人吗?

这才有了李邦彦拜会郝府这一出,他似乎明白了李逵当初让他去京城的眼神。以前李逵身边缺人,那是需要个工具人,帮他处理公务。现在,工具人种建中就很好。种建中不仅有处理公务的丰富经验,还是官员,根本就不需要李逵操心。他收下李邦彦,就是为了图省事,现在李逵在衙门里更本就没事可操心的,有没有李邦彦,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听说郝随来京城。

李邦彦迫不及待的就赶来,一方面,他犹豫是否要告状,将李庆几人的不法之事写信告诉李逵。同时也担忧,这么一来,他就成了搬弄是非的小人。

另一方面,他是真急了。

他还等着李逵的荐书去太学混资历呢。

这要李逵不举荐他,他只能会河东去找门路。可他家虽然不怎么愁吃穿,但官员的门路是说什么也够不上的。没有官员荐书,他连太学参加入学考试的资格都没有,怎么可能进入太学读书?

郝随双手隐藏在袖子里,揉搓着,盘算着,李邦彦是李逵的人,自己用要不要紧?

想着要是李逵重视的话,也不会打发他来京城了。再说了,他先把李邦彦安排在火油生意之中,毕竟商行还有李逵的分子:“子美,我这里有一种新的火油和油灯,你觉得如何办才能让京城百姓都知道?”

李邦彦就怕郝随不声不响打发了他,就算是想破脑袋也不能灰溜溜的回去,他转悠着眼珠子,想了很久也没有头绪。他家是工匠,算是有生意,但是小的很。根本就不懂让京城百姓都知道的生意该是多大的场面,可不妨碍他朝着这方面琢磨。

不要钱行不行?

应该可以。

有人用了,自然会有跟风。

但普通百姓用,没多大用处。要是读书人呢?

油灯晚上都要点,要是读书人说好,这大宋的天下,谁敢说不好?

想到这里,李邦彦当即信心满满道:“大人,小人以为应该不要钱送人试用。”

“不错,你家大人也是这个意思。”

郝随满意的点点头,他全然忘了之前还试图说服李逵放弃送人的打算。毕竟,一个宦官,经常接受兄弟送的男人,给人一种很奇怪的感觉。

郝随抬手指着边上的食案,上面并没有摆放食物,看似漫不经心道:“这样子美,你先将如何售卖,如何让百姓推崇,写出个条陈出来。”

李邦彦脑后的头发都快立起来了,他哪里有过商业策划的经验,再说了,大宋的商人根本就没有策划之类的文案,完全凭借经验做事。李邦彦明白,要是动笔,他很容易被郝随看出破绽。只好硬着头皮对郝随道:“不知我家大人准备送出去多少份油灯和火油?”

“这个数。”郝随竖起一根手指头,道:“一万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