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缺个得力的帮手(第3/4页)

加上缺乏阻挡骑兵的有利地形,造成大宋在战略上的被动,让大宋不得不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却收效甚微。尤其是,辽国也不是个安分的主,经常用武力威胁大宋。大宋想要打辽国不是一天两天了。

可大部分都是想一想,西夏的崛起,让大宋无暇顾及辽国的事。

大宋战略上的所有重心都被西北给吸引住了。

可从心底里来说,任何一个大宋皇帝,有一个算一个,没有一个不想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尤其是宋神宗对辽国的怒火,更是史无前例。

元丰初年,神宗准备对西夏用兵。这场大战结局就不说了,大宋惨败,且损失惨重。但在大战爆发之前,辽国却横插一脚,表示大宋要打西夏可以,但是要割让关南十县给辽国,要不然辽国绝对不会坐视辽国的属国西夏遭受大宋的进攻。其实辽国这也是在试探大宋。想要通过威逼,看出大宋的态度。关南十县,其实在澶渊之盟中就已经划定了,归属于大宋。

神宗皇帝虽说运气差点,命短一点,但是做皇帝一点也不差。断然拒绝辽国的无理要求,于是辽国用老套路,边境陈兵,吓唬大宋。

这样一来,大宋准备攻打西夏的精锐,就不得不要去防备辽国,攻略西夏就再无可能。神宗皇帝无奈之际,只能答应了辽国退而求其次的要求,每年增加岁币二十万,从澶渊之盟的每年三十万岁币,增加到每年五十万。

神宗当初是咬着牙答应了下来。

要是宋军最终灭了西夏,收复了河套地区。这每年二十万的岁币,对于大宋来说是值得的。

可惜的是西夏没打下来。这有运气的问题。但更多的是将帅不合的原因,鄜延路宣抚使沈括对志大才疏的给事中徐禧言听计从,手握八万精锐的种谔和沈括、徐禧之间的矛盾,种种原因,造成了最终的兵败永乐城。

这一站,大宋元气大伤。

神宗从此之后,郁郁寡欢,甚至不得不迫于旧党的压力,中止了变法。

虽然,变法派在神宗朝一直控制着大部分朝堂,但是变法扛旗的人物——王安石,却被驱逐出了朝堂。拉帮结派的变法派,内部就开始分裂,更是不成气候。

就算是神宗在驾崩之前,还是留下了遗诏:“收复燕云十六州者,虽赵氏异性,亦可封王。”

等到赵煦亲政之后,西夏短时间想要灭掉不太可能。但是收复河湟之地之后,赵煦感觉自己已经做到了他爹当初最辉煌的成就。

接下来,他也琢磨,难道就不能超越他爹了吗?

这不,就会来了。

章惇说要攻打辽国,这个建议,表面上看大宋并不具备。辽国不同于西夏,拥有百万雄兵的辽国,其军力,战争资源,甚至是人才都不是偏安一隅的西夏能够相提并论的存在。打,是真想打;可真要是打起来,就不是西北几路的问题了,而是整个河北,整个河东,甚至中原都有可能成为战场。

如果李逵统军,恐怕辽国打不到大名府吧?

仅凭这一点,赵煦说什么也要让李逵组建大宋第一支火器营。

甚至不惜将铁监、工部的铸造工坊、登州水师,都拨付给新衙门下。

就差取个低调的名字,来掩盖大宋未来对辽国的战略了。

叫什么好?

章惇建议,直接叫火器营。

被安焘无情嘲讽:“你让人杰去做营将?”

文官做营将,而且营将只有五品,这等于是贬谪还被羞辱。李逵能干?

不用去问,就看李逵的表情都知道不可能。

李清臣道:“不如叫火器局,直接由官家指挥?”

“不妥,火器太泛泛了,应该隐晦点。只好是将我大宋暴露的火器命名。”

章惇皱眉道,总觉得不太对劲。

皇帝赵煦猛然想到了一个名字,金口一开:“炮局如何?”

“炮局?”李逵听的脑袋嗡嗡响,什么破名字,可问题是皇帝想出来的,不敢当即反驳。

尤其是章惇几个都点头认同了,李逵只好无奈道:“总不能就我一个人吧?我得找个得力的帮手,能力要强,尤其是擅长统筹各种杂物,且做事雷厉风行的助手。”

“人杰,你看种建中如何?”

“他不成。大宋想要建立重骑兵,只能在青塘组建。而种家是我大宋少数几个有骑兵训练和作战经验的将门了。大宋要训练重骑,种建中是最好的选择。”李逵当即反对。

章惇掌管着吏部官员的任命,只要李逵想要的官员,他没有找不来的人。

当即大包大揽的对李逵道:“人杰,满朝文武,四品以下的官员,只要你说得上名来的,老夫都给你招来。”

李逵眼前一亮,问:“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