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还有没有王法?(第2/4页)

他的出现,还有下跪,就是将问题直接踢给了皇帝。让皇帝主持公道。皇帝做出任何不公道的时候,他们都有理由出来闹事。好处很多,就是坏处他只能自己一个人受了,就是太丢人。

“先觉兄,你这是?”

“有辱斯文呐!”

“先觉兄,我等与你同在!”

……

说同在的这位官员,让张商英受到的屈辱最大。你都说同在了,为何不与我跪在一起?而是站在边上看好戏的嘴脸。他日等老夫主政都事堂,第一个贬你去岭南。

都事堂,章惇送走了来传口谕的宦官,也是一脸懵圈,他指着自己儿子章授问:“你们兵统局什么时候成军机重地了,老夫为何不知?”

这话不难理解,如果真的是重要的衙门,就该在皇城里办公,啥时候一竿子捅到了保康门附近。这已经是快出内城了。按照京城衙门的重要性,距离皇宫越近的衙门肯定越重要,从这一条来推断,开封府都要比兵统局要重要。只要在皇城办公,东西侧门就不说了,光是一道德胜门,任何人没有准许是根本就不能进入皇城的。

不仅要令牌,连宰相在皇城里也能坐车,骑马。

更不不要说带着一大帮子人闯入皇城了。在宫门口就被拿下了。

其次,武器也不能带进皇城。像是殿前司衙门,也是在皇城内。像是白虎堂,衙门就在皇城,怎么可能让一个小小的教头带着武器进入。进宫门就被没收了好不好?

可是,如此重要的兵统局,竟然在保康门附近。按照大宋京城衙门的地位,京城之内,兵统局在京城大小衙门里,兵统局估计也只能将祥符县县衙给压下去了。

但这并不妨碍兵统局官员对自己衙门的集体荣誉感,以前蔡京等人这种荣誉感差一点,随着蔡京翁婿拿到了专利费之后,也坚信兵统局是大宋最重要的衙门。至少对他们来说,是如此。户部的钱是多,但是蔡京做户部尚书也多年,可是他愣是没机会将府库的钱搬回家。但在兵统局,他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夙愿。

即便章惇是章授的亲爹,面对当朝宰相的轻视,章授也表现出不乐意的情绪:“爹,兵统局对大宋很重要,在儿子的心里,仅次于都事堂和枢密院,是大宋第三要紧的衙门。”

章惇懵了,这第三重要的衙门竟然是新成立的兵统局……这连他都不知道。尤其是,兵统局不声不响已经窜升到大宋权力中心了,章惇皱着眉头问:“这是李逵教你的?”

“非也,是儿子悟出来的!”

章授一扫之前对父亲如同天敌般的惶恐,而是振振有词道:“我兵统局担负着考察大宋八十万禁军战力的重任,说是军机重地都是轻了。”

“我兵统局还有改革技术,推进大宋各地铁器工坊,研发火器的机密。闲杂人等,无令擅闯我兵统局,即可视为对我大宋机密的探查。如果是西夏和辽国的探子,探到我大宋火炮的秘密,我大宋危矣。”

章惇听了两句,就知道这儿子被人洗脑了。这儿子还能不能要的是其次,关键背后洗脑的人的目的是什么?当然,这个洗脑之人也不用猜,肯定是李逵。

张商英闯兵统局的时候,宰相公子正在皇城内跑关系。他这个身份,不去跑衙门走关系,在兵统局坐着才是巨大的浪费。

所以,章授虽然官职在兵统局,但就像是兵统局驻皇城办事处负责人,天天在都事堂、枢密院、秘书省等衙门周围游荡,碍眼的很。

让章惇每次看到儿子,都很不得想要掐死这丢人现眼的货。

此时,他对儿子的嫌弃不仅没减少,反而增加了不少。感觉好不容易养大的儿子,叛变似的,让他颇为难受。

章惇摆摆手,让儿子退下。

他还在头痛,该如何安抚张商英。

从阵营上来说,张商英也算是他的马仔。按理说,给两句好话,这事就过去了。可章惇心里清楚,张商英来了京城就没有拜见过自己,这明显是跟自己生分了。官场上生分,肯定是投靠了其他人?

保守派?

不可能。

是曾布,还是李清臣?或者是其他人?

李清臣也不可能,如今的枢密院等着李逵给各地禁军拔毒呢,正是用人之际,怎么可能做出自断其臂的傻事。虽说在章惇眼里,李清臣性格天真,真以为自己没有私心,就是为大宋好了?但天真不等于傻,实际上,李清臣比大多数人聪明。而且还是大宋数得上的聪明人。至少,李清臣第一次参加会试的时候,是让人抱着进行场的……没办法,年纪太小,怕被堵在贡院门口乌泱乌泱的举子们给一个不察,踩死!

曾布?

就章惇对曾布的了解,也不太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