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割智商税(第2/3页)

等到李逵将茶盏放在,他低头看了一眼茶盏,目光凝聚了一番之后问蔡京:“元长,玻璃如今已经能做了。工匠的技术很快就会练出来,等到大量的货物造出来,要是不卖的话,局里的钱库恐怕就要空了。”

蔡京苦笑道:“局座,已经空了。”

兵统局的钱以前李逵信不过蔡京,让章授管。可章三爷根本就不是管钱的料,连有多少家底他都说不清楚。

不得已,只能让管过大宋户部的蔡京管理兵统局的钱库。

“算了,这几日你我辛苦一些,等第一批货做出来,应该不缺钱了。”李逵并没在意,转而对蔡京道:“元长,我找你来是想要问,咱们第一批货卖什么比较好?”

“局座,您看茶盏如何?”

蔡京多机灵的人,一眼就看出李逵之前低头看茶盏若有所思的样子。可李逵却摇头道:“小五,去拿几个成品的琉璃盏来。另外去拿些冰来。”

不一会儿功夫,阮小五将琉璃盏带来,放在了李逵的面前。

李逵将琉璃盏用冰水激了一下,对梁世杰道:“将热茶注入。”

哗啦一声,当滚烫的热茶注入了被冰激过的琉璃盏之后,茶盏竟然裂成了两半。蔡京心疼地脸都绿了,就刚才李逵试验的茶盏,他要是拿出去,在京城要是卖不上一千贯,他敢拿自己项上人头拧下来当球踢。这简直就是手拿把攥的简单,可却让李逵给祸害了。

李逵将碎裂的茶盏让人收拾下去之后,才对蔡京道:“元长,茶盏要经常承受滚茶,天气一冷,就会裂开。如今天气热了,寻常情况下茶盏不会碎。但是冬天呢,总不能咱们这个时节卖出去,到了冬天,卖主排着队来找咱们麻烦吧?”

“敢问局座,咱们这个工坊,您准备让多少工匠做器物?”

蔡京莞尔一笑,拱手询问李逵。

李逵琢磨着不能多,他还是要纯净的透明玻璃。这种茶盏之类的有色玻璃,不过是权宜之计。他开口道:“最多安排四十个工匠。一天做上千个应该不成问题。”

“局座,以下官看,就做琉璃盏这样的茶盏。莲花瓣、菊花形、海棠花,各种样式都可以弄成模具。咱们先卖茶盏这等小物件,等到时机成熟,再卖价值更高的花瓶之类的宝物。”

蔡京自信道:“冬日寒冷,就算是有卖主冬天碎了几个,咱们到时候给他们换新的不就成了吗?”

“你的意思说?”李逵顿时来了性质。

蔡京的经商才华绝对不比他差,主要是蔡京缺了李逵的见识而已,无法做出新奇的玩意,博人眼球。让人乖乖的将钱袋里的金银掏出来。

要说具体操作,蔡京的手段一点也不比李逵差。甚至在大宋来说,也属于最顶尖的奇才。

只见蔡京凑近低声道:“局座,您是准备细水长流,还是赚一波快钱。”

“元长,你也看出来了。这技术说白了,简单的很。产量也很大。就开始的时候能收获千倍的利,之后恐怕很难为继。不如卖一段日子之后,让商人进来竞价经销权。”李逵直接告知了蔡京他心中的想法。

蔡京早就看出了李逵的心思,产量这么大。奇货可居的经商理念可以摒弃了。想到这些,蔡京心里就有底了。大宋的有钱人很多,先供应这帮有钱人,官宦之家,商贾之家,先把这笔钱给挣出来。然后让普通的中产百姓购买。

这需要打一个时间差。

铺货要稳准狠,下手要快。

至于后续的经营,按照蔡京对李逵的理解,李逵根本耐不住性子做这买卖。之前李逵对造出这等有色的琉璃还非常不满。

显然,工坊做出这样有杂色的玻璃,根本就没有达到李逵的预期。将来这买卖还得和煤球一样,让商人进来。

既然如此,蔡京目光中露出一丝凶光,他认为割大宋权贵的韭菜,毫无心理压力。

不仅要割,还要割一波狠的。

这个想法对商人来说,没问题。商人讲利,唯利至上。但是主持这场割韭菜行动的人恐怕会得罪整个大宋的官场,所有的权贵。毕竟,有钱人,多少还会有点权。即便是豪商,背后也有大家族,甚至皇族做靠山。

钱挣起来是简单。

可是如果夏天的时候琉璃盏一千贯一个,秋天变成了一百贯一个,冬天的时候卖十贯钱一个……

大宋的所有权贵的心态都会崩的呀!

李逵犹豫道:“这生意要是在一年之内就打压到平民都能买得起的程度,会很遭人恨。这样,多给商人一点好处。关键这琉璃盏,还不是雪花盐。雪花盐天天吃,价格贵一点,普通人也吃用不起。最多买个雪花盐的罐子装装门面。可是琉璃盏,真要是小心点用,十年八年也不会坏,甚至第一批购买的人,多半有心将此物作为传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