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工业大宋(第2/3页)

李逵虽说不太会改设计,但是韩公廉连水动浑天仪都能设计,这种火药枪设计上的改进,岂不是小菜一碟。再说了,做水动浑天仪李逵差点,但是燧发枪的机簧改变角度,对他来说,又不难。

这时候轮到郑琦委屈,他迟疑道:“李大人,我可不敢随意更改。”

“为何?”李逵好奇道。

“你从来没有错过啊!”

有的人威名太甚,甚至变成了权威。然后就没有人敢质疑,哪怕他是错的。

李逵没想到自己也会有一天成为反动技术权威,他要是能当技术权威,岂不是糟蹋了这个好词?

气地李逵攥着拳头就想要暴打郑琦这货,你不明白,不明白来问啊!

李逵当即向皇帝奏请道:“陛下,臣建议将韩公廉调入铁监,要尽快突破燧发枪的技术难点。只要燧发枪造出来,将是我大宋彻底扭转和草原骑兵的颓势,彻底碾压草原人。甭管是匈奴,突厥还是契丹人,都无法阻挡我大宋兵锋。”

“哦,真的?”皇帝赵煦毕竟没有这方面的直观认识,他只是盲目的相信李逵。

但李逵说的又超过赵煦对历史的认知,所以才会这么问。李逵却非常自信,躬身道:“恳请陛下排除众议,支持燧发枪研发。一旦我大宋拥有此镇国神器,别说燕云十六州了,就是破中京,也易如反掌。一旦我大宋拥有燧发枪,第一个对手就是党项人,一军人马,破党项十万精锐不在话下。”

一军人马,也就是一万多人。

“郑卿,如果调韩公廉来,你有多少把握造出李卿所说的燧发枪?”

“一个月。”

“我要两千支。”李逵狮子大开口。

郑琦气地脑门青筋直跳,怒道:“最多两百,这燧发枪造起来麻烦着呢?”

可是皇帝赵煦却不满意,李逵说了,用党项给燧发枪祭旗,说明是信心满满。一万多人马,就能破党项十万人,岂不是三万人马就能收服河西走廊?

皇帝幸福的有点犯晕,当即给郑琦下死命令,三个月,五千支燧发枪。要是他能做到,升他做侍制。

皇帝走后。

郑琦幸福且困扰着。幸福的是,升官有了希望。要是按照他之前的仕途经历,这辈子很可能就要在铁监这个官职上致仕了。

因为铁监这个官职,文官能做,太监也能做。当然需要有一个前提,专业。

一般文官坐上了铁监的官职之后,会被遗忘。

郑琦曾经就是被官场遗忘的倒霉蛋。

要是运气不好的话,他会在这个官职上做九年官。然后那时候他快六十了,没几天好活的了。

可如今不一样,他只要立下大功,就能立刻升迁,致仕的时候或许还能以三品官的体面回乡,这是莫大的荣耀。

甚至在他以前的做官生涯之中,和皇帝能挨这么近,还是人生头一遭。

皇帝身边有皇城司的人马近卫,普通人想要靠近,简直就是痴心妄想。尤其是在工坊,到处都是苦力的地方,更是防范严密。

可对于郑琦来说,他这辈子哪里有过这等待遇?

大宋的高官,没有经历过馆阁试,进入秘书省的官员,基本上想要升迁到三品,难上加难。至于郑琦,他倒是想参加馆阁考试,但是这考试太难了,他去了也是他人的陪衬。四品的铁监正对于郑琦来说已经是坐到头了。

郑琦之所以能升迁到铁监正这个官职,主要还是他一直在大宋铁监做官。冶铁,他才是专业的。

一开始,他因为进士排名很靠后,他被分配到了矿山……说起来都是一把泪。本着做一行爱一行,潜下心来研究冶铁技艺,几年之后他管理矿山有功,升迁了。后来因为大宋对铁的需求越来越大,让他获得了不少功劳。而大宋对钢铁的需求有多大呢?

元丰时期,110万石。

换算成吨,大概在八万五千吨左右。

英国人达到这个产量,已经是700年后的事了,那时候的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

可以说,大宋就其工业产量来说,已经达到了工业革命的标准。要是这个时代的大宋开启称霸模式,可以预见,今后的一千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全世界都得用大宋标准。英国佬要是固执地要用磅来作为重量单位,不要紧,打到他自己改。

可惜,大宋的军事实力实在太弱了。

如果有唐朝的军事实力,加上大宋的制度趋于稳定,整个亚洲都得是大宋说了算。

华夏的历史,研究过的人都会发现一个规律。

汉族统制的王朝,虽然同样是封建王朝,但是技术革新一直不断,社会财力疯狂增长。一旦被北方的草原部族建立王朝,必然大踏步的后退。

虽说元朝的时候,中原的退步不太明显,但是和宋朝相比,元朝的生产力,甚至还不如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