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君辱臣死(第3/3页)

大宋最不怕的就是充钱就变强的游戏,甚至如果辽国愿意和大宋共同出兵攻击西夏,多出点钱对于大宋来说也可以接受。

最大的问题其实不是钱,而是辽人善变的态度。

谁知道辽国会不会南下,而大宋如果和西夏激战正酣,背后被捅一刀的结果可想而知。

章惇迟疑道:“但是物资都已经调动到了西北,不战,也不可能。只是要分兵防备辽国,这才是让我大宋为难的地方。北线的禁军已经不堪重用,想要防备辽国,必须抽调西军进驻河东路,这样一来,进攻西夏的兵力连二十万都无法保证。”

章惇也是为难。在他看来,大宋不会惧怕西夏,也不会惧怕辽国。但是这两个对手一起和大宋交战,哪怕他信心膨胀,也不敢说赢。这样的大战,胜了一切都好说。可要是失败了,大宋的国力必将一落千丈。甚至北方防线将完全崩溃,大宋的整个北方,将无险可守。

这样的风险,大宋担不起,也不敢担。

神宗皇帝当初也是这样,好在辽人随后开口了,岁币从三十万两白银增加到五十万两白银一年。说是岁币,其实这些钱也辽人根本就看不到,到时候榷场上多送一些丝绸,茶叶,瓷器,这些钱就又回到了大宋的口袋里。

但伤害不大,耻辱却很强。

神宗皇帝因此而背上了丧权辱国的骂名。尤其是,哪怕付出这样的代价,大宋还没有将西夏打趴下,不仅没有打趴下,自己还输了……

同时也有一个原因,哪怕在大宋和西夏交战最困难的时期,大宋也不敢抽调防备辽国的大军。西军一直都是以少打多,用二十万大军对抗西夏的五十万大军。

这是个死局。

宰相为难,皇帝也为难。

赵煦想了想问:“河湟之地呢?”

大宋在河湟之地拥有五万大军,这五万人马也是精锐。不比西军差。

可是这个提议被章惇否决了:“官家,河湟之地是我大宋唯一的养马地,如今还受到吐蕃诸部的威胁,一旦抽调大军,且不说青塘诸多部族会不会有二心。如何防备吐蕃诸部都是个问题。”

李清臣没有好办法,但他作为大宋禁军的最高长官,在面对军国大事的时候,不能不开说话。

要不然,要他还有什么用?

可让他相处建设性的建议,或者战略上的建议,他又办不到。

只能想到坑弟子一条办法,就见李清臣咳嗽了几下,清了清嗓子开口道:“章相,要不动用禁卫军试一试?”

禁卫军从组建到现在,已经几个月了。

但是招兵还在继续,总兵力不到五千。这样的一支军队,甭管是去西夏还是去河东路,都是杯水车薪。

章惇当即摇头道:“不可,李逵组建禁卫军,士卒不是问题。但最大的问题是武器,如今禁卫军真正成军的就一个指挥的火枪兵,还有三个指挥的炮兵。总数才一千五百人。算上从青塘抽调的三千骑兵,也不过只有八千多人马。这点人,去任何一个战场都于事无补。”

真相往往非常残酷,残酷到让人失去一切幻想。

就在朝堂还在和辽人掰扯的过程之中,李逵带着禁卫军南下的部队回到了京城。

他没等进宫面圣,就去了铁监的冶铁工坊,找到了郑琦之后询问后装燧发枪的打造数字。

郑琦开口道:“有足足一千二白支。”说完,郑琦一脸得意,冶铁工坊自从用了分工流水线的管理之后,产量直线上升。比他预计的产量甚至多了一倍。

但是李逵对这个数字并不满意,嫌弃道:“才这么点,都快两个月了。”

郑琦听这话就不乐意了,惊叫道:“人杰,哥哥我累的腰都直不起来,你还说风凉话,非人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