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海军才是大宋的未来(第2/3页)

“韩公廉,机器做的如何了?”

“回禀局座,机器已经试过完全没有问题,只要模具打造完成之后,就能开始生产了。”

相对于韩靖,李逵对韩公廉更加器重,毕竟这是兵统局内唯一能够担任总工程师的人才,也是李逵实现军工机械化的希望。当下的大宋虽然靠着工匠,也能完成大量的军工生产。尤其是燧发枪,已经能够做到满足军队装备的需要。

可以说,假以时日,只要用几年时间,大宋就能组建起来一支两万人马的火器部队。

但对李逵来说,这还远远不够。

工匠手工制造,虽然能够采用标准化的概念,但是对于工业品来说,最理想的制造方式还是机器。尤其是精度上的提高,带领技术走上更为精良的武器制造。

只有这样,大宋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北方草原的威胁。

甭管是契丹,女真,还是蒙古人。他们本质上还是骑兵骑射的套路,真要是面对大规模的火器军队,不见得一次惨败就要灭国。但无力南下是肯定的。

韩公廉不同于韩靖,他是太史局五官正,正儿八经的专业人才。

他带来了机器的图纸供李逵查看:“局座,您看这是下官设计的机器,利用从下方暗渠的涡轮牵引,可以转动机器。这台机器可以研磨炮膛的内壁,炮膛打磨工期从原先的十天时间,缩短到如今的两天。另外,下官还设计一种冲压机器,利用水力,冲压出大片的铜片,用来制造弹药,将原先的弹药制造速度提高十倍。”

“好,太好了。”李逵拍着韩公廉的肩膀眉飞色舞道:“老韩,本官要被保举你,还得大大的赏赐你!”

“梁世杰,去府库给老韩提五千贯,赏赐机器坊。”

韩公廉立刻躬身感谢道:“谢局座赏!”

要说眼热,那是肯定的。韩靖看向韩公廉的眼神都有点怪异。可没办法,他识字都费劲,更不要想着看懂韩公廉设计制造的机器。就算是将韩公廉设计的机器图纸放在韩靖的面前,他也看不懂,这种智商上的碾压,让他嫉妒都嫉妒不起来。其实就机器的部件来说,有些部件在李逵看来略显粗糙。要是时间足够,他倒是有兴趣和韩公廉好好商量一下如何改进的问题。

可惜,时间太赶了,李逵嘱咐了兵统局内部之后,就立刻赶去皇宫。

都事堂,章惇指着北方防线对李逵道:“人杰,你来的正好。如果让你带兵,能够抵御十万辽国南下?”

“挡不住!”

李逵想都没想,直接就说了个让章惇失望万分的答案,这让章惇刚提起的希望再一次被破灭了。

章惇不甘心道:“真定府,河间府一线有足足七万大军,都归你指挥呢?”

李逵无奈道:“章相,北线的禁军是个什么样子,难道你还不知道吗?七万大军,能有三万大军能战已经是烧高香了。即便我指挥这三万步军,如何能拦得住一日行军能超过二百里的骑兵?”

这个问题真不好回答。

章惇也是心知肚明,真要是辽国大军铁了心要南下,大宋的北方防线几乎是虚设的一般无用。而李逵的话,只不过是给他破了一盆凉水而已。

章惇之所以急着要进攻西夏,一方面是对自家族兄的信任。龙图阁学士章楶执掌西军十来年,西夏从来没有在进攻大宋的作战之中获得过任何便宜。唯一的一次危境,还是因为章惇刚刚上台,怕被人说闲话,将章楶调出了西军,才造成的危机。

当然这场危机在李逵的横空出世之下,被李逵掐灭了。

可以说,李逵和章楶,已经是章惇能够拿得出手的最大的牌面了。如今章楶是否能灭西夏,还不得而知。但李逵却对着他说无法阻挡辽军南下,这才是让他最为担心的局面的发生了。

无法御敌于国门之外,就只能采取固守。

李逵指着舆图上的城市对章惇道:“河北东西两路,有真定府和河间府两个重镇,加上其身后的大名府,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固的防御线。只要固守这三座大城,即便辽人南下,只要这三个重镇之中保留一个,辽军就有腹背受敌的危险。他们就不敢过大河。”

大河就是黄河,过了大河,按照骑兵的速度,几天之内就能赶到开封府。

这不是打到家门口,而是被打到心窝子里了。

到时候,甭管大宋胜败如何,大宋府邸最富庶的府县,就要遭遇史无前例的兵祸。这个险章惇不想承担,也承担不起。

试问,因为章惇的一意孤行,导致大宋腹地百姓死伤惨重,损失无法估量,到时候他这个宰相还能做下去吗?

恐怕战后,雪片般的弹劾奏章就要飞到皇帝的龙书案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