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心态崩了(第2/3页)

这话也就是骗骗傻子,郑琦堂堂四品文官,怎么可能给花荣这个将门子弟接风洗尘?

花荣自然不信,但谢还是要谢的:“谢郑大人厚爱,卑职愧不敢当。卑职来是奉了我家大人的令,将前线要的弹药和武器清单给大人过目。”

正在说话间,蔡京也在铁监官员的阻拦下来到了后门,远远的就朗声道:“花荣,可截住了郑大人?”

原来,花荣在后门堵人,还是蔡京的授意。

蔡京就怕郑琦这家伙躲着人不见,前两次他差点没见着郑琦。这次事情从急,自然不能让郑琦给跑了。

“蔡大人,怎么能说是躲呢?我这是正好出门,赶上了。”

郑琦看到蔡京的那一刻,脸色多少有点尴尬。可他也不敢对蔡京甩脸色,别以为兵统局离了李逵之后,对京城的衙门就没了威慑力。李逵是强大,但在官场的资历和蔡京相比差远了。这位可是曾经朝堂上的风云人物。

郑琦和蔡京相比,虽说官阶上如今要高一些。可真要比资历和后台,他差远了。

蔡京也不多花,羞辱郑琦对他来说一点满足感都没有。这样的货色,他当年风光的时候,给他提鞋都不配。他将李逵的手令给了郑琦努嘴道:“我家局座手令,看看吧!”

“一月之内,发送后装燧发枪两千杆……”

郑琦刚看了一眼,脸上的肉就忍不住的颤栗起来。这不是要他的命吗?他哪里给他淘换这么多的燧发枪去?

“弹药两百万。”

“这不可能,杀了我也办不到啊!”

这就更不可能了,铁监府库里的弹药和燧发枪,都在半个月前让蔡京给拉走发送去了河东路。如今的府库,就那么点刚入库的武器。和李逵的要求相比,差老鼻子了。

郑琦真想躺在地上,捶胸顿哭,让老天爷一个雷劈死他得了,他就是天天在工坊里盯着,也完不成李逵的任务。可是蔡京却不打算放过郑琦,帮着郑琦从他腰间的印袋里将私章给拿出来,印上之后,挑眉道:“郑大人,你这算是知道了,要是完不成,咱可要去都事堂说事。”

蔡京和章惇的关系不错,相比章惇和蔡卞,蔡京的办事能力更强。要不是因为有贪财的毛病,还被抓了现行,章惇也不会挥泪斩马谡。

可有这份交情在,说不定那天蔡京又被重用了,也不准。

而且蔡京的才名也很好,说不定那天蔡京就会爬到了郑琦的头上,成了其上司。

郑琦面对兵统局,真的是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狠话不敢说,深怕得罪了吃罪不起的人。拉着蔡京的官袍就哭诉:“蔡大人呐!铁监就这么点人,哪里能完成李大人的单子,你老帮忙求求情,给通融一二?”

“郑大人,军情如水火,下官也是爱莫能助啊!与其你求人,还不如求己。说不定你就办到了呢?”

蔡京可不会替郑琦说话。

李逵的利益,才是蔡京一致的利益。兵统局要是连一个铁监都收拾不了,还怎么在朝堂上立足?

再说了,花荣说过,北线的情况非常危机,这种局面下,更不能网开一面。至少将来真要打官司的时候,也能找个垫背的分担一些罪责。

且不说铁监的难处,郑琦的无助。

再说京城之内也被搅动了起来。

北线一军主将叛变,带来的震动不仅仅是大宋禁军的遮羞布被扯掉了,更多的是愤怒。大宋如此强大和富足,大宋的武将比文官的收入还要高,却不思报国,营私舞弊也就算了。还敢通辽,这等卑劣之徒,一定要严惩。

最先引起震动的还不是官场,而是太学。

众所周知,太学是文官集团的预备基地,而且基本上都是年轻人。

年轻人火气旺,容易激动的性格,而且还一个个都傻呼呼地以为自己代表着正义。这些人是最容易被煽动,同时也最关心国家大事的人。

相比官员的冷静,太学生们可不管什么谋略和稳重,他们怀揣着大义,聚集到了皇宫的德胜门前,要求皇帝严惩郑氏。李邦彦被同窗裹挟着参加了聚会,他被热地鼻尖子都是汗水,却茫然不知为何这帮人如此兴奋。

即便不能杀了已经叛变的陈仪,也不能让陈仪的家人好过了。

这个要求很容易被满足,皇帝赵煦从善如流的听从了朝臣的意见,让宦官去宣读了他的圣旨,好不容易将太学生们给糊弄走了。这才松了口气。

不过,战争的阴云已经压在了大宋皇宫的上空。谁也不知道,倾盆大雨会什么时候降落下来。

说实在的,赵煦已经有点后悔,当初为何不让辽国敲诈一下,或许大宋就不会面临西夏和辽国同时作战的困境了。

要不是章惇给他说:辽国中京叛乱刚平,不会举兵南下的鬼话。他也不会真的以为大宋和辽国最多在边境冲突一下就完事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