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男人在我眼里就如草芥(第2/3页)

“啊?悄悄话都不能说?”

“若是事关机密,大可在密室中商讨。众人高坐畅谈,只对一人低语,未免有冷落他人之嫌。”

“少给朕扣帽子,我怎么就冷落他人了?”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君王乃一国之表率,一言一行难免被人猜想,说话行事自然须谨慎。”

“嗬,和朕显摆学问?我也曾饱读诗书,真不怕你这个。孟子说得好,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小道士是朕的臣子,我把他当兄弟有什么不对?”

杨采薇冷冷道:“出仕能治国安邦,在野则教化百姓,这才是陛下的臣子。妾读史书,见亡国之君多亲近佞臣小人,妾请陛下引以为戒。”

“啊——你又说我是亡国之君!”

杨旭长子心说女儿呀,你这又是何必呢?劝导君王是皇后的责任,可你还没大婚啊。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有责任心这是极好的,可也要等到大婚之后。

连忙端起茶杯打断两人:“陛下请喝茶。”

孙蒙愤然起身,摆手道:“算了,朕来你家的目的已经达到,这就回宫处理国家大事去。”

说完招呼小道士一声,转身就走。

秦行之恨恨的瞪了杨采薇一眼:“以为道爷读书少就听不懂?你才小人呢,你全家都是小人!真是白瞎了一张漂亮脸蛋,冷冰冰的就像谁欠你钱似的,你怎么不姓郭呀?”

杨采薇张嘴就要反驳。

小道士根本不给她机会,迈步追向孙蒙。

两人在侍卫的簇拥下走了。

杨旭长子怒道:“小道士果然口无遮拦,真是可恶至极!……不过女儿呀,为父以为不值得和他斗气。”

杨采薇平静的摇头:“父亲多虑了,女儿怎会为一个佞臣生气,我只是替大齐江山担忧而已。”

“那就好那就好。”

杨旭长子这才松了口气。

他相信自己的女儿,这个女儿是老父亲一手教出来的,颇得其祖父真传,眼界也宽阔得很。不客气的说,如果她是男子,做到中书侍郎也不是不可能。

不像自己,虽然饱读诗书,对人情世故也了解颇深,可格局和决断力都有欠缺,碰到大事容易慌神,做个闲官还成,真要主政一方,最多能胜任个知县。

女儿说不生气,那就是真不生气了。

当晚杨旭回府,听说长子说了皇帝来访的经过,就把孙女叫到书房,沉吟良久,开口道:“采薇呐,你是不是不愿嫁给陛下?”

杨采薇摇头:“孙女愿做皇后。”

身为女子,偏偏学了一身治国安邦之策,杨采薇也是挺悲催的。做皇后虽然仍不能干涉朝政,至少能调教皇帝——没错,这就是她的真实想法,把皇帝调教成明君,应该能留名青史了吧?

杨旭摆手:“我问的不是你愿不愿做皇后,我是问你是否不喜欢陛下。”

“无所谓。”

“怎能无所谓呢?年轻女子都想嫁个如意郎君,爷爷能理解。如果你确实不愿嫁给陛下,爷爷就是拼着丢官弃职,也会帮你。”

杨采薇默然片刻,问道:“爷爷以为,天下有配得上孙女的男子?”

“这……”杨旭被问住了。杨采薇口气不小,可杨旭知道,她说的是事实。并不是说杨采薇才华天下无双,而是说以她的性格,没男人能容忍她。

“天下男子在孙女眼里就如草芥,嫁给谁都无所谓,相对来说,孙女对做皇后比较感兴趣。”

杨旭叹口气:“这也怪老夫,把你教得太傲气了呐……其实陛下还是不错的,你别看他爱胡闹,心地却很好。”

“您也是这么说那可恶的道士的。”

“你不要有偏见,小道士当然也不错。孩子,你还太年轻,书上说的道理不一定全对,毕竟朝代不同了嘛。大齐在很多方面都开了先例,比如和崂山道长交好,历朝历代可有过?”

“那不一样,崂山道长并不入朝做官。”

杨旭苦笑一声,不再劝说。

他根本就没想过能劝动杨采薇,这个孙女主意太大了,意志又非常坚定,更是雄心勃勃想要青史留名。他想不出如何形容孙女,如果让小道士来评价倒不难,就是“热血女青年”呗。

杨旭明智的转移话题:“大婚之日临近,就不要再去隆福寺祈福了。”

杨采薇断然摇头:“不行,孙女必须去。”

“怎么就这么拗呢?以前爷爷身体不好,你去祈福也是一片孝心。可如今爷爷练了老道的导引术,身体越来越好,精神也比以前健旺,你真的不用去了。”

“我不同意爷爷的说法,您身体之所以越来愈好,肯定是孙女祈福起了作用。”

“这就是胡搅蛮缠了,明明是导引术嘛。”

“就算是导引术的效果,那也是佛祖被孙女诚心打动,借助老道士之手传给爷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