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纯理论工作者(第2/2页)

大臣们都得站着,一会儿还要跪拜,只有道爷师徒俩……对了,还有那莫名其妙的和尚,才有资格坐着,这不是荣耀是什么?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身边的和尚。

老道对和尚向来是不待见的。他固执的认为,鄙视和尚,是他做道士的本分。

于是一落座,秦寿就盯上了和尚。

和尚年纪不小,面容沧桑,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僧衣,和老道华贵的道袍毫无可比性。然而和尚身材高大,腰板挺直,气质雍容沉稳,愣是把老道给比了下去。

也许这才是秦寿不满的真正原因。

老道就想了,以前道爷只敢背地里骂和尚,如今道爷是恨天伯的师父,实打实的咸鱼翻身,我怕个毛呀。

“喂,和尚。”老道乜斜着眼看对方,“皇帝登基,你一方外之人跑来凑热闹,这不合适吧?”

和尚愣了愣,心说贫僧是方外之人,你老道莫非不是?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道爷和你不同,瞧见没,这风流倜傥、英俊潇洒、年少多金,此处省略五百字的小道士,乃大齐恨天伯,契丹南院大王。身为他的亲师父,大理皇室盛情邀请,我不来不行啊。”

和尚微微一笑:“恨天伯的大名,贫僧这些日子没少听人讲。贫僧妙善,忝为崇圣寺方丈,见过道兄。”

老道还想再说,秦行之连忙冲他使个眼色。

段誉和蓝灵紫都曾说起过崇圣寺。

这座寺庙地位十分特殊,不仅仅因为它是大理最大的寺院,最关键的,是大理皇帝退位后,一般都是去崇圣寺出家为僧。

理论上无论是谁,一旦做了和尚,“跳出红尘外,不在五行中”,以前的身份地位没任何意义。但这只能是理论,作为事实上的皇家寺院,现任皇帝多有照顾,也是合情合理的。

段誉说,崇圣寺方丈妙善,是大理佛法最精深、最有名的高僧。而大理皇帝传位,请崇圣寺方丈观礼,这也是传统之一。

说白了,崇圣寺方丈在大理的地位,就类似于大齐的崂山道长。

崂山道长是超级高人,难道妙善也是?

秦行之为此专门问过蓝灵紫。

他没想到的是,蓝灵紫居然认识妙善。

点苍派位于大理境内,免不了和大理佛门有所接触,毕竟新弟子下山历练,第一站往往就是大理城。

蓝灵紫告诉秦行之:“妙善大师佛法精深,这肯定没错。但大理僧人主要致力于研究佛经,视法术神通为外道,因此妙善大师并不精通法术。”

秦行之这才放心:“纯理论工作者。”

蓝灵紫明白秦行之误会了,但也没继续解释。

佛门高僧大多不擅长法术,因为他们比道士更不愿争斗,甚至有些人专门以受欺负为修行手段。

不过,神通这东西和道术不同,有时你不追求,它自己就来了。比如妙善大师,别的不敢说,蓝灵紫就知道,他“很抗揍”。

据说当初有先天高手找崇圣寺的麻烦,妙善出面。他不会打人,然而对方几乎耗尽内力,都没打伤妙善,最后灰溜溜跑了。

这和小道士吸收法力的本事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本质不同,小道士靠的是丹田黑洞和棒槌,妙善则是用神通化解。

而这种神通,妙善从没追求过,也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在自己身上,更不懂如何使用——说白了,他就是以佛祖“割肉饲鹰”的心态,硬着头皮挨揍而已。

蓝灵紫不解释,是因为妙善的神通固然不错,比起她这个化神后期高人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秦行之拦住老道,则是清楚崇圣寺方丈对大理皇家意义非凡,这位妙善大师,以后很可能就是段正淳的师父。他是来给熊六梅和白牡丹求公主身份的,何必无缘无故得罪人?

老道和徒弟属于老搭档,虽然不明白为什么,看见徒弟的眼色,立刻堆起满脸笑容,打稽首道:“好说好说,贫道鸿蒙派长老秦寿,见过大师。”

妙善大师显然并不喜欢和秦寿交流,笑了笑转头不再说话,继续正襟危坐。

吉时到,传位大典正式开始。

同一时刻,无限宗三位大师,带领忠实护法白如画,以及新收的一群手下,气势汹汹出现在崇圣寺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