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分李(第2/2页)

后来再仔细一琢磨,这不就是后世“断袖分桃”里的分桃吗?

哪怕此时的分桃和断袖一样,尚未成为“某性向”的专有代名词,这个典故本身的寓意也不太美妙。

“奉孝放心,等你老后,我不会嫌你‘色衰’而对你‘爱弛’的。”崔颂以为郭嘉之前的沉默同样是因为这个典故有个BE的结局,所以出言宽慰。并在心里默默补充了一句:他还巴不得奉孝越长寿越好,怎会嫌弃他年老变丑?

郭嘉忽而轻笑出声,取过崔颂手中的桃:

“那便‘分桃’吧。”

用匕首将桃一分为二,分而食之。

崔颂吃了其中半个甜丝丝的桃子,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应该是错觉吧。

翌日,崔颂在城中查看水道。他从民区旁边一处池塘绕过,发现岸边站着一个穿着旧衣的男子,双手倒背,如同一棵松柏,一动不动地立着。

应该不是准备投湖的吧……

心中冒出这样的念头,崔颂脚步一转,往湖边走了过去。

那人警惕心颇强,竟察觉到后背有人靠近,缓缓转过身来。

一看到那人的脸,崔颂便停了脚步,甚至想扭头就走,当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返回原点。

“崔部丞。”

然而来不及了,那人不仅看到了他,还友善地与他打了个招呼。

崔颂只得点头致意,含笑客气道:“未想到会在此巧遇刘豫州。”

原来,这在池边半天不动的人形松柏正是刘备。

崔颂对刘备倒没有特殊的想法。虽然《三国演义》中的刘备被写成一个时常泪目、动不动“为之奈何”的慈弱之主,但历史上的刘备可是“刚”得狠。

至于怎么个“刚”法……《三国演义》开篇写了“张飞酒醉鞭打督邮”这个情节,实际上,正史上鞭打过督邮的不是张飞,而是刘备。

而且还是“杖二百”,足足打了两百棍,可见刘备之“刚”。

这样一个敢“刚”的人,当然不可能是《演义》中那个略显软弱,除了哭与逃跑就只剩下仁义的慈弱之主。真正的刘备,乃是一个有胆有谋、武力过人的人中豪杰,担得起曹操那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赞誉。

世人对于英雄豪杰,总归有着几分敬意。

崔颂对刘备虽然称不上有多少好感,但也没有多大的恶感。

普通的不想接近,仅此而已。

他正打算找个理由撤退,刘备已先他一步接过话茬。

“崔部丞来此,亦是为了赏荷而来?”

崔颂抽空扫了眼池面,只见池面被数米长的绿色占满,苍翠欲滴的巨大荷叶间次分布,小心地托举着井口大小、亭亭玉立的荷花。

联系刘备之前所站的方位……他还真的是在赏荷。

崔颂保持着脸上风淡云轻的笑意,缓缓点头。

他总不能说:自己以为这里有人自杀,所以过来阻止吧……

怕刘备留他下来一起赏荷,崔颂立即补充了一句:“倒也并非专程为了赏荷而来。颂尚有他事,只因瞧见荷花盛开,按捺不住,过来看上一看。”

意思是,我还有事,等下就走了。你也别跟我瞎聊了,我没空。

刘备不是蠢人,体贴道:“既如此,备就不打扰崔部丞了。”

崔颂又说了几句客套话,正准备离开,却听刘备冷不丁说了句:

“有生之年,未知能否得见天下一统,战乱平定。”

临走前还被丢了个手雷,崔颂心中有些发恼。

但他不可能不回答,客气疏离道:“此亦我与曹公之所愿尔。”

朋友,我对曹操忠心耿耿,你别再试探着撬墙角了。

刘备闻言,道了句“部丞走好”,不再多说。

崔颂离开此地,路上一直在考虑刘备的事。

曹操对刘备已有戒心,可刘备并非庸人,但凡给他找到空隙,他便能逃之夭夭,最终如史书记载的那般,割据一方,称霸称帝。

既杀不得,亦纵不得,更轻视不得。

然……若当真截下刘备,历史又会走往哪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