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刘协(第2/2页)

“曹操治郡有道,深知民间疾苦,并非李傕郭汜之流。他是朕最好的选择。”

既然都是当傀儡,为何不选利国利民者,替他做大旗,做他的利剑?

“何况曹操,至少给予了朕明面上的尊重。”

昔日东迁时,李傕自己享用金玉之食,却让刘协与百官吃糠饮露。刘协为百官与诸侍向李傕求取五斛米与牛骨作赏赐。可李傕只奚落嘲讽了一番,丢下了一些发臭、不能吃的碎骨头。

相比之下,将珍馐宝物优先供奉于他,甚至让出宅邸的曹操,至少给足了“奉天子”的诚意。

伏皇后泣不成声,额贴手背,躬身稽首:

“陛下……”

刘协缓缓阖上眼:“可……朕亦不是圣人。”

平静的话音中,竟多了一分哽咽,

“朕可以为民之计,当一把利剑,当一个傀儡……可朕的子孙,又当如何?与朕一样——成为一个皇位上的笑柄,瞧着人的眼色过日子吗?

“朕又如何甘心——一辈子庸庸碌碌,活在他人的阴影下。若朕断送了大汉江山,朕,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有何面目苟活于世?”

伏皇后膝行向前,食指轻按在刘协冰冷的唇瓣上:

“陛下,莫要再说了……”

刘协抓下伏皇后的手,目光炯炯:

“皇后,你可知——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

坐着车辇的曹操冷不丁地打了个喷嚏。

被强行拉上与他同车的刘备忍住别开头的冲动:“……司空可是身体不适?”

曹操打完一个喷嚏,仍觉得鼻子发痒:“许是昨夜睡得迟了。”

刘备直视曹操的眼,谆谆关切之意溢于言表:“司空,公务繁忙,亦要注意身体……”

朴实而恳切的关心话听起来情真意切,若非曹操冷静自持,差点被这番推心置腹的关怀迷了眼,以为刘备真的什么热心肠的老好人。

又听了两耳关切的话,曹操怕自己真的被洗了脑,连忙开口,道出自己拉刘备同车的目的:

“我欲予君粮草,令使君前去沛城收集旧部。”

正说着贴心话的刘备,冷不防被一个从天而降的馅饼砸中。

他第一反应是曹操终于忍耐不住,决定挖陷阱坑死他了。可思维飞快地运转后,他发现……不管曹操此次丢出的是不是陷阱,他都无从选择。

一则他如今依附曹操,不可能在无凭无据的情况下,只根据心中的怀疑就拒绝曹操给的差事;二则曹操提出的这个要求,正是他这些日子以来日夜念着的。哪怕此行暗藏冷箭与荆棘,他也得佯装不知,闭着眼睛往前踏。

只这一个念头,刘备便做出了反应,郑重而感激地朝曹操行了一个谢礼:

“多谢司空。”

无论如何,粮草总是真的……若曹操另有打算,他也可见机行事。

刘备如此干脆而坦荡的态度,愈加让曹操刮目相看。

曹操确信,若非刘备今后一直时运不济,总有一天他会成为云中龙凤,在九州之土大放异彩。

想到郭嘉程昱等人对刘备的评价,曹操心中愈加忌惮。

他放声笑道: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1]。”

这句话好似一个惊雷,炸得刘备险些跳起,拔剑把曹操扎了个透心凉。

但刘备克制力之强,竟连一丝半点的异状都未露出,连扶着车座的手也甚是平稳,不见任何震颤。

“司空这玩笑话,让备惶恐至极。”他唇角带笑,却在眼中带出了少许落寞之意,“备今年三十又八,回顾往事,竟半生蹉跎、一事无成。若非司空收留,恐怕备只能重操旧业,回涿郡卖草鞋去了。”

刘备毫不客气地自爆短处,又暗中捧了曹操一把。许多人避之不及的失败与尴尬过往,他竟坦坦荡荡地拿来自嘲,半点没有羞愤之意。

不仅如此,他言辞恳切、情感真实,既没有虚伪地推就曹操的话,也没有为了洗清曹操的怀疑而言不由衷、满口胡言。而是巧妙地借用自嘲这一方式,隐晦地撇去“英雄”这一标签,并认下曹操的恩德。

这不但贴合了曹操的心意,而且浑然天成,让人潜意识地相信这就是他的真心话,打消对他的防备。

曹操意识到这点后,心中多少生出了几分惋惜之感。

刘备从曹操的车座上离开,脚步悠闲,后背却早已被冷汗沁湿。

他离开曹操的视野,来到人际罕见之处。望着前方青石碧瓦的民居,刘备不由撇嘴苦笑:

“备……何德何能……”

他虽有几分不为人道的雄心壮志,但自诩凡才,并无特殊的才干。实想不通自己何德何能……让曹操如此试探算计。

自认为“平凡”的刘备,在小道上被董承的人拦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