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崇祯四年的二十七个瞬间(十二)(第3/11页)

当阵焕少尉带着一队黎族战士招摇过市的时候,立即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荷兰人的表情冷峻而复杂,土著人的反应则是好奇中带着惶恐,还有不少小商贩和街头流莺以为来了生意,纷纷凑上去跟士兵们推销他们的货物和身体,但却都被拒绝了。所有人都只是在军令号召之下,向市政厅前进。

在今年才刚刚竣工不久的高雄市政厅,是一座西式风格的二层小洋楼,本身虽然是木制结构,却建在半人高的石基上,外面涂着白色的石灰,在阳光下显得既气派又漂亮。

市政厅的门前,是碎石铺砌的高雄市政广场,也是未来的城市核心,所以沿着广场周围的地面上,到处都用竹竿和白石灰线划分了地块,正在陆续修建各种公用和商业建筑。有的地块上已经矗立起了新开张的商铺,有的地块却还在紧锣密鼓地开工建造之中。石子、水泥、黄沙和石灰堆得到处都是。从海南岛总部调来的专业建筑工人和劳动队穿梭来往,蒸汽打桩机和劳动号子此起彼伏的呼应着,看上去十分的忙碌。

此时的广场中央已经安放了许多藤制的桌椅,旁边则是临时搭建的厨房棚子,在空地上直接砌了炉灶,又凑出了成筐的锅碗瓢盆和各种蔬菜、鱼肉,远远望去只见火光熊熊,热气腾腾。烹制菜肴的香味,整个广场上都能闻得到。当黎族战士抵达的时候,厨子们已经在川流不息地端上一盘盘丰盛的菜肴了。

这顿宴席的主菜,是用各种方式烹饪的鹿肉――这是眼下台湾除了鹿皮之外的第二大出口物资。鹿肉几乎全是瘦肉,脂肪不多,口味比较清淡,正适合这里较为炎热的气候。然后是种类相当丰富的海鱼、虾蟹、贝类、热带水果和蔬菜。饮料除了米酒和格瓦斯之外,还有冰镇过的柠檬水提供。

过去几天的航渡旅程之中,山地步兵营的官兵们在船上一直啃“航海干粮”,已经啃得倒足了胃口。眼见着一桌桌好吃好喝的,闻着诱人的酒香和菜香,个个都已是眼神发绿,口水直流,只是恪于军纪,暂时还不敢乱动。待到负责迎接他们的一位军官笑容可掬地宣布,广场上摆的这些酒菜,都是欢迎他们的接风宴之时。诸位淳朴的黎族勇士都是欢声雷动,也顾不上继续客套两句,就一个个冲过去,落座大吃起来。

……

正当阵焕少尉带着他的部下在广场上露天就餐,大快朵颐之时,一墙之隔的市政厅内,高雄市长魏八尺也在飘扬着启明星旗的顶楼露台上,俯瞰着“中央”新派来的这队援兵,打量着这些黎族勇士的模样。

“……才两个连啊!虽然看着貌似挺能打的,但似乎还是太少了一点儿……”

叹了口气,他有些不太满足地咂咂嘴,又抬头将视线投向远处——从市政厅的楼顶这里望出去,差不多就可以看到高雄市治下这片“领土”的全貌:虽然市政厅搞得十分之气派,广场、道路、码头和商业街也是有模有样。但说到“真正像个城市”的地方,整个高雄总共也就只有这么一小块了。

至于高雄市眼下的其余街区,根本就是一个硕大的棚户区,只不过是建筑得比较规整而已。触目所见,都是成排成排毫无修饰的涂着煤焦油的高脚木屋。大多数是单层的,但也散布着一些零星的二层木屋——台湾岛上历来多台风、地震、多泥石流,对于早期的垦荒者来说,这种木屋比较适应环境。

而从棚户区再往外围过去,就是一道由土垒、竹栅和壕沟组成的防御工事,沿线是木头修建的茅草顶岗楼,以此划出市区和郊区的分界线。郊外广袤的平原上,已经开辟出了一些农田和种植园。以及几条尚未完工,略显凌乱的公路、壕沟和渠道。沿着道路延伸出稍远的地方,可以看到零星十几个居民点,构成了拱卫高雄港的卫星村镇——其中既有临高元老院在这两年迁徙移民建立的“标准村”,也有早几年穿越者张伟与何斌等人招募流民、垦殖台湾的遗产,林林总总加起来,大约共有两万人口。

从这些居民点再往外面看过去,就是大片的莽莽荒原和茂密丛林了,连植被都基本还是原生态的。广袤的海滩上长满了红树林,起伏的平原上到处是茂密的榕树、苏铁、竹子……整个视野之内,已经开垦出来的耕地实在少得可怜,所有人类活动的痕迹,都只能说是对自然植被的点缀。

单从旅游的角度来看,这绝对是一片后世小资们热爱的热带海滨原生态美景。但是对于魏八尺市长来说,却更愿意看到林立的烟囱和金灿灿的稻浪,眼前的美景只会让他深感忧心忡忡,压力巨大——看着这一副被大自然包围的蛮荒殖民港口景色,要把这个所谓的高雄市建设成台湾岛的首府,连接东北亚与东南亚的区域交通枢纽,海军的要塞化基地,开拓台湾的出发阵地,不知道还得花费上多少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