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无佛的佛国(第2/4页)

面对这样的情况,男人们勉强忍一忍也就过去了,但女游客,尤其是那几个穿了长裙的女游客可就犯了难,若是她们就这样走进去上厕所的话,恐怕裙子会变成一条吸水抹布,甚至沾染到地上那些秽物……王秋也不知道她们最后是怎么解决的,只是在回来的时候,却发现鞠川静香居然根本没下车。

“……呃,你不用下去方便一下吗?总不能憋一夜吧!”王秋好奇地问。

然后,这位胸围很惊人的金发蠢萌女校医,就给了王秋一个囧囧有神的回答。

“……没关系的啦,人家早就预料到会有这种情况,事先就在裙子里面穿好成人用的纸尿裤了……”

——应该说,鞠川静香老师虽然胸围严重超出了亚洲人的平均水准,但思维上果然不愧是日本人吗?

……

虽然这辆旅游大巴不是卧铺车,但是只要把座椅放倒,也就变成了一张躺椅,可以将就着对付一夜了。

——在上过厕所之后,一部分疲倦的乘客戴上眼罩和耳塞,裹着导游分发的毯子开始入睡。而另一些还有精神睡不着的乘客,则戴上蓝牙耳机,津津有味地看起了车载电视里的印度佛教历史文化宣传片。

在东亚各国,基本只要是个人就知道,佛教起源于印度。但大家同样也知道,早在近千年之前,佛教在印度就已经进入了末法时代。唐僧上西天取经的时代,已经是印度佛教最后的辉煌,再往后,就是一路下坡直至崩灭——最迟到明朝吴承恩写《西游记》的时候,天竺之地实际上已经是无经可取了。

说起印度佛教的由来,就得从印度文明的诞生谈起——印度这个名词的语意原来为“月亮”的意思,在中国西汉时代,印度被称之为“身毒”,到东汉时又被称为“天竺”,一直到了唐朝才确定被称为印度。古印度是和中国、古埃及、两河流域同时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将近四、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不过,跟中华文明的五千年一脉相承不同,印度文明却有过好几次的中断,甚至连“印度人”这个概念的含义,也发生过巨大的改变——就像没人会把现代美国人和古代的北美印第安人归为同类一样。

跟东亚的黄种人一统天下不同,印度次大陆最初的居民人种就已经比较混杂,有非洲类型的尼格罗人种、澳大利亚类型的黑棕色人种、类似我们中国人的蒙古人种和来自地中海地区的达罗毗荼人等等。

在雅利安人入侵之前,达罗毗茶人是印度最早的文明种族,在印度河流域建立了一系列辉煌宏伟的城市,比如著名的摩亨佐达罗遗址,还有好几座被沙漠和海水淹没的神秘古都。

在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左右,原本活跃于中亚、中欧大草原一带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驾驶着马拉战车,越过了中亚大平原,从兴都库什山口侵入了古印度。他们征服了原本栖息于印度河流域的达罗毗茶人城邦,占据了印度北方的平原地区,并把达罗毗茶人和其他部族向南方或者向北方的山地、森林地带驱赶。

同时也将雅利安人的吠陀文化传入了印度,开始建立起许多个阶级分立严明的雅利安王国。

“吠陀”一词,源自于梵语,原意是知识的意思,它是雅利安人在漫长迁徙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伟大经典。它的内容方面包罗万有,即使宗教圣书也是史料总集、文学诗歌,可以说是集雅利安人的智慧之大成,最后甚至成为印度文化的代名词。现代印度人就常常自称他们的文化属于吠陀文化。

随着时间的流逝,雅利安人的社会形成了三个群体,第一个是战士集团,称为刹帝利,第二个是祭司集团,被称为婆罗门,这两个集团为争夺雅利安人的政治权利进行了斗争,结果是婆罗门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雅利安人的第三个集团是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者,他们就是吠舍。接下来,许多印度的土著居民也被纳入了雅利安社会体系,成为了雅利安社会的第四个集团,首陀罗——通常来说,吠舍往往是有些产业的农场主、商人、手工业主、地主,而首陀罗则是在农场工作的农民或者在手工作坊进行劳作的雇工。

在雅利安征服之后,为了维护雅利安人的地位,雅利安人逐渐建立了许多社会和宗教制度和规则,使得这种阶层的区分被永久固定下来。种姓制度由此产生——为了对印度的土著民族,进行长期而有效的支配,雅利安人便根据吠陀的内容创造出原始的婆罗门教,并且根据经典里头的教义,将人民区分为四个等级:首先从创造神梵天口中生出的,是身为祭祀阶级的婆罗门,从双臂出生的,是身为王族阶级的刹帝利,从大腿出生的,是身为平民阶级的吠舍,最后从双脚出生的,则是身为奴隶阶级的首陀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