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战争的真谛就是互相伤害(第2/4页)

总而言之,在三战初期,驻欧苏军发动整个“红色欧洲”的力量,对英国本土发动的这场“一百小时大轰炸”,堪称是人类战争史上史无前例的创纪录大空袭。在这四天零四个小时的时间里,整个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先后出动了六万两千多架次的各型飞机,对英国全境超过一千个城市村镇以及军事基地与港口进行了战略轰炸,其规模之宏大,持续时间之长,给目标造成的损失之惨重,远远超出了英国方面的最悲观预想!

——支撑着大英帝国的最后一根脊梁骨,还有盎格鲁撒克逊人心中最后的骄傲,眼看就要被打掉了!

……

可想而知,在这遍布全国的一片哀鸿遍野之中,损失最惨重的自然还是吃了一发原子弹的首都伦敦。

事实上,相比于马德里在核爆之后的惨状,伦敦在挨了第一枚核弹之后的情况,相对而言已经算是不错了。因为由于皇家空军的奋勇抵抗和地面防空部队释放的浓密烟雾,对苏联战略轰炸机群造成了严重干扰,导致这枚核弹的落点稍微偏了一点儿,没有击中威斯敏斯特或伦敦金融城这些核心要害,而是掉在了伦敦西北部的温布利地区……所以,国会大厦、白金汉宫、大本钟、伦敦塔桥、海德公园等等这些伦敦的地标性著名建筑,在伦敦挨了第一发苏联核弹之后,居然暂时还大体完好——除了被蒙上一层辐射尘埃之外……

但即便如此,闻名全球的世界之都,大英帝国的心脏和荣耀所在,居然挨了一发野蛮残暴之苏俄布尔什维克的原子弹,一大片市区沦为辐射废土,这对大英帝国公民的信心和士气,还是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如果加上在直布罗陀和斯卡帕湾的人员损失,以及苏联空军对其它英国城市进行战略轰炸所造成的惨烈死伤,那么大不列颠在三战第一个星期之中的死亡人数,居然已经非常劲爆地一口气突破了百万大关。

很显然,这是一个令人痛心彻骨的数字。毕竟,从人口数量的角度来说,英国非但不能跟美国和苏联这样的巨无霸相比,甚至跟“小”日本都相距甚远,在战前就只有四千六百万人口。而到了此刻,整个英国的合法公民数量,恐怕都快要跌破四千万大关了!而男女性别比例更是失衡得一塌糊涂。

如果是在战争初期,这只会引发英国人对敌人的仇恨,鼓舞起他们同仇敌忾的士气,成为他们记在敌人账上的一笔血债,激励他们报仇雪恨。但到了此时,英国普通人心中的感受,更多的却是麻木与绝望。

——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时代的大英帝国公民是非常骄傲的,在他们的记忆里,空前绝后的日不落帝国制霸全球,工业革命后引领着世界科技潮流几十年,皇家海军横扫七海,陆军也是先后把法国、俄国和德国摁着脑袋狠打。剑桥牛津两大名校教授如云学者者如雨,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艺术璀璨夺目,可谓是文武双全,举世无敌……任何试图砸掉大英帝国金字招牌的行为,都会遭到他们不惜一切的反击。所以在二战的初期,大英帝国上下都是众志成城,有识之士大声疾呼爱国口号,士农工商各界忠勇之士踊跃报名投军……

但是,人类社会对伤害和死亡的忍受是有一个最大阈值的,而现在的英国已经在战争中流了整整六年的血。虽然胸膛中的民族骄傲和爱国情感依然存在,可是沮丧、麻木和绝望的情绪也一样在与日俱增。

于是,在挨了几发核弹之后,很多英国人的精神气都彻底垮掉了。虽然丘吉尔战时内阁的宣传部门还在竭力鼓吹牺牲和煽动复仇,说什么大英帝国到了最危急的时候,每个人都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可惜结果却是应者寥寥,人人心如槁木——因为如今凡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战争打到这一步,大英帝国根本已经是在垂死挣扎了。光荣的大英帝国皇家海军已经全废,更加光荣的皇家空军同样半残,英国陆军已经死光了整整一代不列颠的小伙子,如今都要靠黑人和阿拉伯异教徒来保卫本土了,眼瞅着这大英帝国是要完啊!

既然帝国崩溃的大势已经难以挽回,不是凭着勇气和毅力就能扭转的,那么就算是再爱国的英国公民也只能先顾着自家了——帝国完蛋就完蛋了吧!可是能不能先让我的儿子和丈夫回家呢?

诸如此类的颓废思潮,在英国民间迅速崛起,并且越来越难以弹压……看着四周微妙的眼神,丘吉尔首相很清楚,如果不能尽快作出一些什么能够提振士气的事情,他恐怕连体面下台的机会都没有,而是有可能会像意大利的墨索里尼一样被国王突然解职和软禁,然后丢上审判席,以战犯的身份被绞死顶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