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桃林结义(第3/3页)

想到此处,罗大成轻咳一声,正色道:“小弟今年刚好三十岁,不知包兄……”

包拯纳头便拜,口称“兄长”,当下里二人堆土为炉,插草为香,向天地盟誓,于当日结拜为异姓兄弟。

狄丽娘在一旁坐着,静静地看着罗大成,一时间忽然想起,从前未曾问过他的年龄。现在方知他今年已有三十岁,岂不是比自己大了一倍有余?

只是他对自己的照顾,实是呵护备至,令人感动。想到温柔甜蜜处,这清纯美丽的少女,不由红晕满颊,看着他高大伟岸的身材,微微的有些痴了。

在赶往京师的路途上,每到一地,罗大成就带着狄丽娘去寻医问药,将沿途有名气医生都找了个遍,亲自熬好喂给她的汤药也不知多少付了。

遥记当初狄丽娘是如何细心照顾他的,罗大成待狄丽娘亦是如此温柔呵护,每次熬药都亲自去看着火,时而还要回去看着狄丽娘,以防她一个人呆着寂寞,每天晚上躺在客栈床上,都将她拥在怀中,讲述从前看过的故事给她听。

在他的细心调养下,狄丽娘身体渐渐好转,后来已经可以自己站立,虽然走路时还是娇弱无力,走几步就娇喘息息要休息一下,罗大成却已经是大喜过望,心里只望她能早日恢复,就算不能再拥有往日武艺,只要能够与常人一般,也就心满意足了。

包拯跟着他们,一路向京城行去,待罗大成真的如同兄长一般,对狄丽娘也尊敬有加,称为“嫂夫人”。罗大成如此爱怜妻子,他虽然是不以为然,却也知道这无可厚非,平时与罗大成谈天说地,常注意罗大成言语中透露出来的闻所未闻的道理,回去暗暗琢磨思忖,常感叹罗大成的师父果然是学究天人,见识超凡脱俗,只恨自己缘浅,未能见他一面。

罗大成成功地将穿越者的身份推到了自己虚构出来的师父的身上,心下便放下了一个顾虑,此时只将心思系在狄丽娘的身上,与她共骑一马,抱着这娇柔美丽的少女,驰向京师,渐渐地接近了东京汴梁。

与北宋的西京洛阳相对而言,开封府被称为东京,亦称汴梁,经过历史宋帝大力兴建,此时是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

尚未接近东京,罗大成便已感觉到沿途城镇渐渐繁荣,比之边寨小镇,要强了无数倍。

这一日,罗大成怀中抱着妻子,身后领着义弟,纵马疾驰在大道上,计算一下路程,知道距离汴梁城只有数十里路程,再过不久,便可赶到了。

天空中,突然变得黑沉沉的。眼看着乌云密布,雷霆阵阵,罗大成心中焦急,只怕下起大雨,狄丽娘被淋雨生病,便举目四望,寻找着避雨的地方。

这附近,人烟稀少,亦无房屋,只有远处隐然有一个道观,出现在他的视线中。

罗大成立即纵马向那边驰去,领着包拯一起驰到道观门前,仰头看着这座高大精美的建筑物,只见道观巍峨,大门上方,高高地悬着一块大匾,上面写着:“清虚观”三个大字。

当他把狄丽娘扶下马,让她扶墙站在门前时,天空中已经开始落下雨点,一副大雨将至的模样。罗大成慌忙用手拍击着门环,大声呼喊着,希望能进去避雨。

门打开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小道姑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三个人,问道:“你们是谁,来做什么?”

罗大成慌忙施礼道:“我们是过路人,因为要下大雨,所以前来避雨,不知能否让我们进去休息一下?”

那小道姑犹豫地看着他们,呐呐地道:“可是,我们这里本是女观,不方便男子入内,观主也说,男子都不许进来……”

此时,雨点已从天上落下,见雨越下越大,罗大成慌忙道:“香火钱我们一定会付的,其实我们也都是崇信道教,想要进去参拜一下,还请行个方便!”

小道姑偏着头想了想,正在犹豫之际,突然听得后面有人问道:“是什么人来了?”

那小道姑慌忙回身,躬身施礼,恭声道:“禀观主,是三个过路人,因为下雨,想要到观里来避雨的,还说要到殿上参拜,还有香火钱什么的……”

因为门开得不大,又有墙阻隔,罗大成看不见那说话之人的模样,只能估计那是一个年纪甚轻的少女,声音虽然悦耳,却清冷至极:“我观中不缺香火钱,请他们离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