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第3/3页)

王家的迁走,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两淮地区迅速乱了。

哭天抢地中的百姓开始带着早就收拾了一半的家当,或赶马车,或牛车板车,拉着老的抱着小的,拖家带口往外跑。有那些舍不下家财的,还在争分夺秒把家中被子柜子往已经不堪重负的车上塞,边塞边落泪,泪水混着雨水,这可都是一年年攒下来的。这被子、柜子,都是全家人舍不得吃喝一点点攒下来的。不能扔,扔了还有什么呢.....

孩子们早已被恐慌气氛感染,不断有孩子哭起来,家长的巴掌能止不住自家孩子的哭声却止不住别家的。有老人看着家里又是塞箱子又是塞半袋子粮食,甚至连孩子都赶下去让跟着车子跑,看着儿媳妇骂骂咧咧不高兴的脸,慢慢爬下来,强笑着说:“你们走吧,我老了,我看家。”儿子还要劝说两句,可老人坐的位置很快被一个大木箱填满了,很快牛车重新满满当当起来。

小偷小盗这时候也出来了,让本就一片混乱的地区更乱。不时有人哀嚎,“咱们的盆被哪个杀千刀的摸走了”“银子,银子没了”“我的嫁妆箱子不见了”.....这可是举家逃难,带不走的东西都没了,很多人抱着这个舍不下那个,于一片紧张大雨中忙乱着。他们还拿着当时王家和官府的宣传安慰自己呢,他们两淮的堤坝是当年修得最好的......

听了郡主府最后劝告,第一时间选择逃命的人才出了两淮没多远,就听到“轰”一声巨响。

所有人都停了下来,张惶回头。

他们脸上带着难以描画的表情,有的人是惊恐,有的人脸上是一片空白。他们就这样扶老携幼,拉着牛车驴车,在这一瞬间都回头看向两淮方向——他们的家乡。

不知道最先是谁,但突然间哭喊声就响成一片,似乎漫天遍野都是。一片哭喊中都是“决堤了”“淹了”“全都淹了”“什么都没有了”“死了,都死了”.....

两淮相邻的地区早已经做好了准备,还是有水漫过来。他们穿着蓑衣挽着裤腿,站在没了小腿的泥水中,看着就在一个月前还被他们羡慕着的两淮百姓,所有人都呆呆地看着他们哭天抢地.....

有个妇人喃喃道:“我女儿女婿带着儿子搬到你们那儿了.....”都说要想孩子有出息就去两淮,那里有免费的书堂学堂......说着她好像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女儿女婿逃出来了吗?.....她很快也加入哭天抢地的人群,哭着打听有没有见过她女儿女婿的,还有她才七岁的外孙,“比一般小孩子都高一些,穿着袍子,跟个小秀才一样的娃娃.....”有没有逃命的人见过.....

其他人都默然不语看着这些拖家带口、扶老携幼的——,就在刚刚,他们有了新的身份——灾民。

倾盆大雨还在下着,无知无觉,无情。

他们都成了灾民。

两淮周边府县,这些一个月前才往官府闹事的百姓此时都是后怕,他们当时都恨自家官府没有胆子,恨郡主跋扈不听人言,修什么没用的劳什子堤坝,让他们的孩儿没有免费书看,没有免费学堂上.....可现在,他们看着隔壁人间惨剧,突然一个接一个都跪了下来,呼喊着老天。

“这是老天保佑,派了郡主下来!”

不然他们都将跟两淮地区百姓一样,不止他们,几乎整个南方都将跟此时的两淮地区一样。

哭嚎中响起了一片新的带着后怕的哭喊:“郡主是大胤福星!”“天降郡主,救我百姓!”“坤仪郡主,大胤福星!”

在轰轰的雨声中,免于灾难的在哭也在笑,逃出一劫的庆幸中交织着巨大的后怕,他们已经不知该哭还是该笑,他们唯一知道的就是跪在一片雨水中呼喊着救他们于天灾的郡主。

“坤仪郡主,大胤福星!”

南方的灾情传到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