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五章 大阪之夏(下)(第2/5页)

但同时,如果敌人掐断了淀川上的桥梁,就能把他们这五六万大军给堵在难波京大阪城外。

到那时候,城内防御空虚,城外的人没补给,末日就会来临。

就在藤原秀乡心急火燎的时候,远处一勇将也率七八十名骑兵奔驰了过来,此人正是昔日跟藤原秀乡一起征讨平将门的平贞盛。

“藤原君可是要去淀川?平氏特来相助。”

平贞盛隔着老远就问了起来,不愧是现今倭国在关东开拓的大将,几乎是在同时,两人都发觉了不妙。

藤原秀乡见到平贞盛顿时一阵大笑,心里的阴影仿佛一下消散了很多,“平君还是如此忠君爱国,那咱们就一起去守住淀川吧。”

平贞盛也大笑几声,“燕寇精锐,要去就去多点,这一二百人能济得什么事。”

说着平贞盛对着正在围观他们的倭人喊道:“这里是上野国守藤原君要去探查淀川,可有勇武者敢随行,先去会一会燕寇?”

随着平贞盛的喊声,不少带着甲拥有庄园的下司职、精锐的贵族家武士、有兵卫、近卫头衔的卫府舍人纷纷响应,不一会就聚集起了两千多人。

藤原秀乡赞许的看了平贞盛一眼,两人虽然都没商量过,但是在心里就是觉得燕寇早就在和歌山登陆,是很有可能过来的突袭的。

当即,藤原秀乡对着汇聚过来的两千余人说道:“既是诸君信任我秀乡,那咱们不妨约定的更加清楚些。

愿意听从命令不擅自行动的就留下,战胜燕寇之后,自有大大的封赏。

若是只来凑个热闹,那就请回,这份情某藤原秀乡承了。”

这一众下司职和武士既然能主动出来,就证明他们确实是有些勇武之辈,这样的人自然不可能在这个时候退却,纷纷表示愿意听命。

于是藤原秀乡趁热打铁,立刻将这两千人组成了一个军团,由他担任军毅,平贞盛为校尉,下面分设旅帅、队正等大小官职。

好家伙,这要是在大周,一个勋贵敢在军队行进中私人编组军队,别说本人了,全家都要掉脑袋。

但是在倭国,这反而是极为正常的。

班田制崩溃后,由地方警固使组建的军队模式根本打不了正规仗,所以在危急时刻,恢复这种军毅-校尉-旅帅-队正的军团模式,反而是最有效的。

……

要说不能小看天下英雄呢,这藤原秀乡和平贞盛还真没猜错。

慕容信长在率大军将橘远保逼回大阪城后,当即就留下尚未去就藩的向训坚守,军中同样多置旗鼓,还摆出一副要打造攻城器械的样子。

但慕容信长本人,亲率由慕容彦超、赫连海龙、元彦超、赵思绾、张建雄、耶律归忠、日鲁格等悍将组成的骑兵五千人,悄悄越过大阪城,去偷袭从神户返回的倭军主力了。

之所以要打的这么冒险,那是因为信长儿也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自从大军冒险在冬季渡海之后,军中冻伤、感冒者就与日俱增。

在打下淡路岛之前,水土不服的人就开始增多,要不是在淡路岛修整了十几天,恐怕情况会更加严重。

本来他慕容信长点起了三万大军和万余水手,共计四万多人。

但现在除了驻扎大宰府、赤间关和严岛的七八千人以外,还能拥有百分百健康的,也就两万多人。

其中稍弱的八千上下在王景和李汉琼手里,他们正一部分看住小野好古,一部分精骑在倭军主力身后徘徊。

剩余的一万四五千人中,还有两千在淡路岛,慕容信长身边,也就是一万二三千人上下。

这……按人数算的话,慕容信长这应该是历朝历代征服者中出兵最少的了。

他来征服倭国,现在可用之兵只有一万二三千人,但倭人军队除开不能动弹的小野好古,也还有七万余人,且人数还在增加。

同时,平安京、平城京、难波京三京所在的大阪平原上有人口七十余万,真到了最后时刻,再拉出五万丁壮也是可能的。

敌人虽然弱,但人数一多,也很麻烦。

不是不能击败他们,而是你很难在击溃后做到控制,不能强有力的控制这些人口,那么就会陷入战争的泥潭。

所以,很久没有亲自上阵的慕容信长,做出了亲率五千精骑突袭倭军主力,力求一战就将他们的行政指挥能力彻底打垮。

……

远处淀川隐隐在望,藤原秀乡甚至都听到了淀川水的哗哗流动之声,目之所及,青绿的稻苗随风起伏,看来又是一个好年景。

平贞盛也策马跟了上来,看到淀川上的大桥还完好无损,顿时就放下心来了。

难波京也就是大阪,地势西低东高,只要大军能回到城中,就算外城无法守御,但东城的森之宫一带地势高峻,水网密集,足以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