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第2/3页)

潘垚瞧去,就见朱阿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因为上了年纪而显得有些浑浊的眼里,这会儿也染上了几分温和。

人的情谊都是相处着得来的。

一开始,朱阿婆收下小萤,也是想着还潘垚赠锅的情谊,处着处着,小萤这小姑娘懂事,虽然眼睛瞧不清楚东西,但人不娇气,小小年纪就眼里有活,捡着能干的,就都干了。

还贴心,冷了暖了,都会喊上一句师父,慢慢的,两人之间还真有了祖孙的情谊。

再加上小汪这小东西,天天绕前绕后地在脚边跑来跑去,时不时汪上一声,瞧人的时候,黑黝黝的眼睛湿漉漉的。

“你是不知道哦,小家伙能帮不少忙,火大了就吸溜一口气,把火吞小了。”

“就是、就是有时又太能干了!”朱阿婆说起这事儿,停了手中包馄饨的动作,还一副又好气又好笑的神情。

“火小了,它就想添火,心是好的,可它屁股一挪,对准了铁锅下头,还想要拉火……这可不成!回头叫客人瞧到了,该不来我这儿吃东西了。”

“被我训了几次,蹲地上,脑袋往爪子上一搁,呜呜叫着。那眼睛瞅着人啊……嗐,叫人生气也不是,不生气也不是。”

潘垚听得哈哈笑。

两人又闲说了几句话,走的时候,朱阿婆坚决不收潘垚塞来的钱。

“就一点儿吃的东西,再给,这就是和我生分了!”

“成,”潘垚也利索,想了想,笑着道,“下回我也给阿婆捎好吃的来。”

……

离开了馄饨摊子,潘垚瞧了瞧时间。

这会儿才夜里八点半,乡下地方是好几户都歇了,瞧过去乌漆嘛黑的,可凤凰洲忠关街这处地儿,它靠近城区,夜里有夜市,现在天气渐渐转暖,大家伙儿倒是歇得没这么早。

择日不如撞日,潘垚依着小纸条上的地址,寻了过去。

……

潘垚要寻的是大江小江兄弟俩。

之前时候,他们在忠关街这一片开着摩托三轮车,卖一些日杂用的东西。

锅碗瓢盆,柴米油盐。

大到保温瓶,小到指甲剪发卡,兄弟俩都卖!

重要的是,这兄弟俩卖锅卖剪子,扯的是赊锅赊剪子的噱头。

是赊刀一族的人。

便是没了灵炁波动,也是赊刀一族的族人。

……

沿着青石板的路往里走,到巷子尾一处屋宅的时候,潘垚瞧到了大江小江兄弟。

这会儿,兄弟俩拿了个梯子,小江沿着梯子往上爬,正在伸手够大门口处挂着的灯笼。

大江站在下头,扶着梯子仰着头。

“成不成啊你,小心点啊,左左左,对,手再往左边够一点。”

小江抽空瞥了下头一眼,带着怨气。

“这么能叨叨,就别使唤我啊,自己动手多快。”他倒是不敢抱怨得太大声,只小声嘀咕,手中的动作也不敢停。

“好好,拿下来了,给我吧。”大江接过灯笼,往角落一搁,小江三两下也下了木梯,做活时不吭声,搬着木梯挪到另一边,手一够,又摘了另一盏灯笼下来。

扛着木梯往角落里搁好,抬起头,小江就瞧到了站门口的潘垚。

他多瞧了几眼,走到了大江旁边。

“哥,好像是找咱们的。”

“找咱们?”大江意外,顺着小江的视线朝潘垚看去。

潘垚冲他们俩笑了笑,视线落在他们手中的灯笼上,问道。

“是要碰灯吗?没事,你们先忙。”

十五的灯笼十六碰,如今都已经二月底三月初了,元宵佳节早已经过去,大江小江这处的灯笼还未碰掉。

显然,两人回老家好一段日子了。

“小姑娘还知道碰灯啊。”大江有些稀奇,脸上挂着笑意。

他左手右手都拿着一盏大红灯,相互一碰,里头的蜡烛一个倾倒,火苗窜起,将灯笼燃了起来。

紧着,大江将着了火的灯笼往旁边一丢。火光起,灯笼的纸皮和灯笼架子的篾片被燃烧,有【哔啵哔啵】的声响,这一处倒是颇为亮堂。

十六碰灯,为的是留下一年的好运气。

前些年物资紧缺,再加上破四旧,很多习俗都没有了太多的讲究,糊一盏灯笼,今年用了明年也能用,大家都节约。

碰灯这一个习俗,如今倒是少见了许多。

“我们村子今年也有碰灯。”潘垚笑了笑,又道。

“对了,我叫潘垚,之前来寻过你们兄弟,没寻到人。这不,刚才去了朱阿婆的摊子,听她说你们回来了,我就过来了,没打扰到你们吧。”

“潘垚?”小江瞪大了眼睛,“芭蕉村的那个?”

“对呀。”潘垚点头。

大江小江兄弟两个对视了一眼,面面相觑了。

昨儿才回的A市,收拾了一整天的屋子。

好一段时间没住人,屋子积灰得厉害,兄弟忙里忙外,好好地收拾了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