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静女(9)(第2/4页)

其次,规模要做大!此前陈嫣只是在阳陵邑办,这就不行了!日后在有产业的城市都要办…不,没有产业的城市也可以办。一方面是做公益,不必讲究那么多。另一方面,这种事本来就可以扩大自身影响力!这些被培训出来的人,对于陈嫣产业的认同度是很高的。将来要是产业入驻当地,用工问题就好解决了,也算是一种未雨绸缪吧。

规模大很好,只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钱都是小事了,陈嫣每年的现金流很大,赚的多,花的也多。做基础速成班,哪怕全面铺开,一年又能花多少钱?最多的开销在老师的工资上,场地费恐怕都不会有多少!

像是重点城市,还可以建一些大而开阔的棚子,就在一间大教室里上课。而非重点城市,连这个都可以省掉,露天教学根本不算什么!雨天停课就是了。

一个学校各方面的杂费,陈嫣估计一年都不到两万钱。到时候全国几十个城市铺开也就是几百金吧。这对于大富豪来说都不是小钱了,但对于陈嫣来说,随便哪个生意上挪一部分利润,经费就出来了。

这件事上,难度在老师上!一个学校至少需要一位老师,一个城市肯定不止一个学校。如果要铺开全国几十个比较重要的城市(至少郡治这种级别的城市肯定是列入计划的),这可是几百名老师的缺口。

实际上几百个读书人并不难找,或者说别处难找,大城市,特别是如长安肯定是不难找的。

这里常年生活着全天下的读书人,这个时代又没有科举制,如果学成文武,要货与帝王家,那是很难找到门路的!除非是某些有顶层关系的,不然大多数学子也只能留在长安等待机会了。

等天子招贤,等长安有影响力的大人物招门客(门客当然不是这些人的目标,但却是一个跳板),成为门客之后只要引起大人物的注意,就很有可能得到推荐,见到天子!

大人物一般也很愿意举荐人才,这一方面讨好了天子,另一方面推荐的人才好用,将来能够出头,也是为自己寻找了一个政治上的盟友。

然而,无论是等到天子招贤,还是成为大人物门客的,这样的读书人依旧是少数!很多徘徊在长安的读书人看不到前途…甚至连生计也很成问题!

从中寻出几百人,这算什么?

然而这没用,这些人是不会愿意成为基础培训班老师的!对于这些人来说,这种粗暴地灌输知识的做法,这已经是在亵渎圣贤了!陈嫣在阳陵邑办这个的时候不是没有人批评过!

之所以没有成气候,主要在于这种基础培训班出来的学生并不会抢他们的饭碗。当他们发现这里出来的学生都去做工经商了,他们就放心了——只有表现的极优秀的,才能得到进一步学习的机会,但进一步学习走的路子和普通读书人就是一样的了。

这让他们觉得他们所处的阶层还是安全的!

即使他们有些人很穷,但成为一个学者,本身就是他们值得骄傲的事情了!只要遇到好的机遇,他们这个阶层很有可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再加上掌控者舆论…他们这些人对于自己这个阶层的维持还是很有决心的。

既然没有冒犯到自己的利益,那么基础速成班就算是再粗暴,问题也不大了…所以说,一切生死攸关的问题其实都是利益问题。当褪掉这一层之后,剩下的问题都能和缓地解决。

甚至基础速成班的模式还可以被学者们用来反过来证明他们的优越性…

另外,群众的呼声也进一步压制了批评。对于老百姓来说,基础速成班确实是有利的事情,这一点是他们看在眼里的。学者们的批评在自己的圈子里进行,对于每日光是生活就已经用掉全部力气的老百姓,实在没有什么影响力。

但不管怎么说,基础速成班对于正经学者来说依旧是一个很微妙的存在。在他们看来,一群‘下里巴人’搞一搞也就得了,大家互不干扰——反正也影响不到他们的生活。

可一旦找他们当老师就是另一回事了,之前陈嫣在阳陵邑办新的学校的时候就有请过这种学者当老师,但人家只回了一句‘有辱斯文’。说实在的,陈嫣觉得对方是真心认为自己受到了侮辱。

既然是这样,那就没得谈了。最后不会有什么结果是小事,因此得罪人了才是大事呢!读书人可不好得罪。真的让这些人群起而攻之,舆论压力是很大的。这几年陈嫣也走博士们的门路,给学界弄钱。比如资助贫困学子啦,资助大学者游学啦!

不图学者们给自己唱赞歌,只求他们对自己日后要做的‘离经叛道’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谓拿人手短,吃人嘴短嘛。舆论上的障碍太大的话,就算是陈嫣也会寸步难行。她是比别人的见识多一些,但也就是这样而已,她又不是钢筋铁骨,能够百毒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