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4/5页)

洪爽也说他们的酱汁味道特别鲜美,想来有独门秘方。

洪万和不这么认为:“这十几道菜有的很鲜有的一般,鲜的都放了酱油,我估计这家店好吃的秘诀就在酱油上。”

酱油种类繁多,不同产地的制作工艺有差别,但都靠一种名叫氨基酸态氮的物质决定鲜度,该物质含量越高,酱油越鲜。比如福满堂出产的极味鲜酱油每100毫升内氨基酸态氮含量大于1.5克,是国内品质最上乘的高端酱油。

他们吃菜速度慢,且不停品评讨论,早引起店家注意,疑心他们是来考察的同行。

不久一位厨师打扮的中年人走来向洪万和打招呼,洪万和惊喜地起身与之握手,向洪爽介绍说这位李师傅是他在北京的同事。

李师傅而今是“上河居”的总厨,他乡遇故知可谓喜事,愉快地坐下来与洪万和叙旧。

洪万和夸他手艺大有精进,李师傅坦诚:“熟能生巧嘛,这几年是比过去有长进,但这些菜之所以好吃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他随口透露这家店的秘密武器——一位酱油大师提供的秘制酱油。

大师名叫周炳鹤,这名字对洪万和如雷贯耳,惊喜道:“你是说酱油王周炳鹤?他还没死啊?”

李师傅点头:“你认识他?”

周炳鹤是冷长生的挚友,洪万和年轻时见过他,不能当着冷阳的面说明这层交道,谎称:“他是榕州餐饮界的名人,搞这行的老人谁不知道呢。我记得那老伯脾气很坏,一般人很难跟他打交道,你见过他吗?他现在是不是还那么臭屁?”

李师傅苦笑:“他以前什么样我不知道,反正现在超级臭屁,我们老板跟他说话都得低声下气。”

洪万和笑着向洪爽说明:“这个酱油王在顺德乡下开酱油作坊,酿得酱油鲜美无比,几十年前就有人想投资让他扩大生产,他死活不肯。酿出来的酱油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买到的,只供应给他中意的餐馆和厨师,比金子还稀罕呢。”

洪爽以为这稀罕酱油价比黄金,李师傅却说:“他要价还算公道,一斤只买70块,比市面上的高档酱油还便宜些。就是进货标准苛刻,凡是订货的餐馆都得经他实地考察,做出的菜味道让他满意才能成交。”

周炳鹤认为自家酿制的酱油是绝品,必须搭配第一流的厨艺,若随便交给三脚猫厨师或者粗制滥造的餐馆,就会使明珠蒙尘,委误他的心血。

由于他的酱油品质太好,能让菜品滋味提升档次,有这苛刻条件阻挡,进货商们仍趋之若鹜。

李师傅谈论周炳鹤时偶然提了句:“那老头眼睛虽然瞎了,舌头还挺好使,评价一道菜比专业美食家还精准。”

洪万和忙问:“周炳鹤瞎了吗?”

“是啊,听说瞎了十几年了,但还成天拿着拐杖四处走,说话嗓门也大,比一般老头精神多了。”

洪爽和冷阳不约而同想起上次在粤菜馆邂逅的老瞎子,各自向李师傅提供记忆里的形象特征,比对后证实是同一个人。

“这么说那天酱油王是去那家店考察的,怪不得表现那么奇怪,我还以为他是去找茬呢。”

得知与大师失之交臂,洪爽很遗憾。冷阳比她还失落,向李师傅求要周炳鹤的联系方式。

李师傅说酱油王为人孤僻,不喜与生人接触,只有老板能联系到他,抽空会帮他打听。

饭罢三人离开上河居,洪爽问冷阳:“你想找酱油王买酱油?那得先找到好厨师才行,他对菜品那么挑剔,普通厨师恐怕通不过考核。”

冷阳自负道:“凭我的三寸不烂之舌,还愁说不动一个风烛残年的老爷爷?”

得意劲儿像在邀请嘲讽,洪爽不客气道:“是啊,再加上你的厚脸皮,保证无往不利啊。”

洪万和也十分真诚地给他泼冷水:“那个周炳鹤出了名的固执,不是光靠嘴能说动的。不过假如你能成功伪装成冷长生的后人,说不定能骗取他的信任。”

听说酱油王是祖父的故交,冷阳更坚定了争取这位合作者的决心,打算着手寻找周炳鹤的下落。

洪爽原计划和二叔去看电影,午饭受到冷阳丰盛款待,接下来便有来有往地邀他一道观影。

百米之外就有一座大型影院,生日时大姐送她那家影院的五折会员卡,今天正好派上用场。

可能是大千世界的离奇感应,当她取出卡片时,即刻看到了姐夫黄丹云。

只见他正沿着对面的街边行进,右手搂着一个娇小的年轻女子,无论从体型还是发型辨别,都绝不是姐姐洪悦。

洪爽和家人早觉黄丹云有猫腻,亲眼抓到实证,惊讶只同愤怒挂钩,伸手拉扯洪万和衣袖,愤然指认:“二叔,对面那个穿黑T恤的男人,那是大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