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第3/7页)

她很欢喜,嘴里却说着抱怨的话,脸上的笑容别人看了都没办法觉得那真的是抱怨。

常小荷看了也很喜欢,她还没有摸过这么好的布料,刚刚摸了摸,真的太丝滑了,不愧是首都,还有这样的好东西,她在供销社里根本就没见过。

这个布料苏茴只送给了田思怡,张家那一边她送的是张根适用的结实耐用款布料,足够张根做一身衣服了。

这个李满芬收了起来,扯了一半给张根用,另外一半给张锦华用了,张锦华在外面上大学可不能穿得太差了,让同学看不起。

至于她自己,这种布料她也能做衣服,但是自己平时干活又不去哪里,就不去浪费那个布料了。

赵夏兰和张成业也收到了苏茴的礼物,张成业的是一些改革开放的报纸,还有某些地方发展副业致富的新闻简报,还有一块红布,这块布比起送给张家和苏家的人来说就小了,只能做个红盖头,这是因为他家要有喜事了,特意挑选的,多了也不合适,一块盖头正好。

赵夏兰那一边送的是吃食,还有一些报纸杂志,她就喜欢看八卦的,没事做了翻一翻,这也作为消遣,消遣的同时还能知道一些外面的消息。

这些都是张保国他们按照苏茴说的提前收拾好寄过去的。

火车把货送到,然后再请人把这些运到店铺里去,几个人一起帮忙,把货整理好,提前在门口写上告示,看到的人第二天早早就来了,做好了登记的人纷纷前来拿货,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有那些个路过的,看到这么热闹,想要看看这里到底卖什么,都挤不进去,这一次的货多,赶在年前最后一波,不过那些来批发的人拿的量普遍也加大了。

除了之前的熟面孔,还有一些生面孔。

苏茴还看到了之前她伪装成男人的时候供货的下家。

这一次的量很大,潘佳业在发货的时候都有些担心,一下子打不开局面,卖不出去怎么办。

现在好了,几天功夫,就留下个样板挂在上面。

都出乎苏茴的意料了。

果然是天子脚下,这里的人普遍手头比其他地方要宽裕啊。

也是,她这里不用布票,只收钱,很多东西没有票就被限定住了,手里的钱用不上,就存下来了。

没有货了,只剩下上面的样板,款式看的人心痒痒,然后就是路过的人进来看了,这里不零卖,十件起步,现在没有货,可以先登记,拿好收条,付一点定金,下次就能直接拿走。

十件起卖,如果是一个人的那是不多,但是现在一大家子人那么多,凑一凑就有了,加上七大姑八大姨的,二三十件都没问题。

积少成多,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而且这里的衣服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试。

现在没有货了,曹燕红守在店里就是登记这些散客的。

之前买衣服哪里可以试的?

现在这旁边有两间试衣间,只要不弄坏了,可以随便试!

这不就是免费穿新衣服吗?

只能看只能试不能买,有那些迫不及待的,就只能从批发的人那里买,价格肯定是要贵一些了,不急的,就要等货到,才能拿货。

为此,苏茴特意多在旁边多改了两处隔间出来,配上全身镜,试衣服的人那叫一个络绎不绝,苏茴多招了一个人来帮忙。

现在还好说,等到寒假过去,四兄弟上学,她南下,这边就曹燕红一个人盯着了,到时候怎么忙得过来?

苏茴周围没有合适的,是张卫国介绍的。

是他一个同学隔了房的堂姐,之前是知青,回来了没找到工作,好在她没有成家,就一个人,但是时间长了,家里的哥哥嫂子也有意见,就迫切的想要找一份工作。

但是工作哪里有那么好找,她长得不出挑,拿不出什么手艺,临时工去考了几次都没有考上,想要接散活在家做都轮不上。

没办法,现在个体户被人瞧不起也没办法了,她弟弟要找对象,可是根本没有房子,她就出来找活干,能给一口饭吃,一个住的地方,她就肯干!

苏茴把房间隔了出来,给她们一人一个偏房做“员工宿舍”,吃饭的话可以自己做,灶台都可以用。

她来了之后确实也很勤快,找到一份工作,这个年也好过了,在知道了工资之后她怕自己被辞退,这待遇还是不错的,不比那些上班的工人差,而且她们两个还有奖金,算一算,何止是不比工人差,还要比一般的工人好上不少。

跟这一批衣服一起送过来的,还有她之前买的东西。

这是她准备的年礼,送给张保国的教官、给张卫国他们的老师。

送的礼物都不贵重,比如说用菊花做的枕头,比如说海边随处可见的海产,比如说自己做的腊肠,再加上几个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