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驻马(第3/4页)

“他不信太原已经下了?”赵玖蹙眉以对。

“没理由不信。”李彦仙正色对道。“太原城几个猛安和几十个谋克的头颅都给他送去了,还有发遣过去代替李副都统党项轻骑围城的援军,他不该不信的……”

“那便是装死了。”赵玖也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气。“这种人物也是常见的……堵住耳朵,不降不战,坐着等死……明知道这般下去,无论是什么结果,朕都不能饶他,兀术也不能饶他,却还是不敢动……是这意思吧?”

“恐怕正是如此。”李彦仙言简意赅。

“也是个麻烦。”赵玖也有些无奈。“还有什么?东面西面,南面北面又如何?”

“南面隆德府已经让郦副都统遣军小心进发……”这次是马扩来答。

“是为了给曲端和御营骑军留脸?”赵玖摇头以对,却懒得多言。“北面如何?”

“好让官家知道,北面忻州守军不相信太原已陷,抵抗严密,不过,王德那厮到底还算个好汉,率部进发后,两日内激战五场,倒也接连得胜,百井寨、赤塘关、石岭关都已经拿下,此时应该已经快到忻州首府秀荣了,秀荣再拿下,定襄就在眼前……”这次是韩世忠来作汇报。“取定襄,就可以进取雁门,威逼大同了。”

“如此说来,也算是进展顺利。”赵玖点了点头,不置可否,却又有些疑惑的看向了吴玠。

无他,太原城既下,照着目下进展,各个方向都处于扫荡状态,而这种扫荡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扫荡干净的。至于完颜撒离喝与耶律马五的姿态虽然有些意外,但在战争年代也不算出奇,说一声就可以了……那么,这次专门唤他过来入城军议,到底是想说什么?

吴大当然会意,立即拱手向前,说出了请赵官家来参加这次军议的根本缘故:“好让官家知道,有将官议论……雁门和大同固然是要取的,可既然忻州进取顺利,而井陉那边耶律马五又不愿降,那能否发一军从五台山北,走蒲阴陉,出瓶型寨(平型关)……若能成,则金军必然阵脚大乱,井陉这里也要即刻不破自下……何况,我军在太原猬集,本就军力余裕极大,没由来在此处抛洒军需物资。”

赵玖沉默了一下,方才反问:“这个‘有将官’具体是谁?”

“是御营左军副都统王胜。”吴玠不敢隐瞒。

赵玖点点头,此人请战理所应当,但他依然不置可否:“那你们几个以为,此举可行吗?”

这句话依然是句废话,如果这些人觉得不可行,就不至于喊他来了。

“臣等议论以后,以为可行。”果然,吴玠俯首以对,不出所料。

“既如此,那就让几位学士下旨。”赵玖面色不变,点头应承,却又稍有言语。“具体是王胜还是谁去,领多少人,你们自己商议,吴玠汇总决议,向朕汇报即可……不过,就好像朕将后方托付给诸位相公是因为诸位相公能不以私废公一样,你们也得将军事放在首位,不耽误军略才行。”

这话并不是什么严重的语句,甚至称不上警告,但吴大依然赶紧应承,其余几位节度也都纷纷表态不及。

而赵官家只是笑笑,并不在意,随即,军议结束,他更是泰然离开。

不过,转出太原内城,赵玖却并未一路向南出城转入城南大营,反而是让大部分近臣、随从直接回去,自己则与杨沂中、刘晏二人带着部分御前班直勒马出了西门,到了汾水岸边,这才缓缓打马而南。

话说,此时已经是年节过后,照理说封冻期应该随时会结束,但这种事情还是要看老天爷脸的,而汾水也事实上依然封冻,似乎在等待着一场特定的春风。

赵玖顺着河岸向南走去,目视可及中,能看到很多士卒在岸边忙碌往来……那是正常的打水、捕鱼,以及跨河通信、输送物资等等……于是,行到城池西南方位,也就是前几日爆炸后残留的缺口处,这位官家复又下马与在此处打水的士卒稍作攀谈,得知冰层确实也有些变薄,便又稍作叮嘱,让这些人小心化冰云云。

倒是显得不厌其烦。

而交谈过后,再往北走,来到当日刚刚抵达太原城下时驻马之处,眼看着大营在前,赵玖不知为何,只是在马上微微一叹,便居然跟当日一样驻马于岸边,一动不动了……只是这一次,他是背对城池,望着冰河与军营,方向相反罢了。

当然,完全可以相见,无论是面朝哪儿,这一次都应该没有女真骑兵再来突阵了。

杨沂中、刘晏对赵官家性情还是了解的,所以一开始并不以为意,二人也都驻马相从,并无多余言语。

但是,眼看着日头西沉,太阳直挺挺的落下,只剩余晖,赵官家依然不动……而且,二人看的清楚,这官家也没有看日落的本意……便多少又有些无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