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二章 孙使君来了(第2/4页)

唐成本来还在为这事发愁,老房子虽然买回来了,且刘里正修缮的也尽心,但毕竟里边空荡荡的没什么摆设,这次成亲来的一些头脸客人多,家里的那些粗笨家具也不好再搬过来,他如今虽是有钱置办些,但一来家里忙,二则也不懂行市所以就拖了下来,如今张相文来的可不正好。

“我这儿也没多的,就三十贯,你看着往这屋里置办些使具,这是农家用的,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来。”张相文一句多余的都没说,接过飞钱交给了同来的长随,吩咐了几句后那长随便催马走了,“这事还是请我四叔代办,大哥你尽管放心就是。”

随后两天,原本空荡荡的老房子里逐渐摆满了起来,要说张相文这个四叔还真是会办事,置办下送来的东西既实用又透着些雅气,等将他置办下送来的家伙什儿都放好之后,这院儿重新修缮过的老屋俨然有了几分乡绅家的气派。

要不怎么说张相文的四叔会办事,除了这些家具之外,他还特特儿的送了几个缝衣婆子过来,带着上好的绸缎料子就地给唐成一家三口量尺寸的置办衣裳。

唐成根本不用算,也知道这些花销远远不止三十贯,原还琢磨着把留下的几十贯备用钱贴补进去,却让张相文给拒了,“这花的都是我自己的私房,我四叔没掏一个铜子儿,咋?大哥就不收我的礼钱了?”

要说当初结拜的时候还有几分玩笑意思的话,这些日子下来唐成心里确乎是把张相文当成亲弟弟了,亲兄弟之间再客气就没意思了,“行啊,等你成亲的时候我再给你贴补回来。”

就这样忙忙叨叨的,连带着连八月十五都没心思过,成亲正日的前一天中午,吃过饭后唐成就带着张相文及一帮同去迎亲的人到了县城。

第二天,早早起身的唐成换上吉服后便带着一套锣鼓喜庆班子敲敲打打的往李家而去,原本按时俗有“下婿”的讲究,所谓下婿就是俗称的“弄女婿。”起自北朝,至唐朝时此风尤炽,弄女婿常用的招数就是妇家女宾齐集,一人准备一根缠着五彩布的花杖,等新女婿进门时便打将过去,若是新女婿灵便些知道多撒喜钱串子还好,若是手慢迟钝的话,没准儿就得好生吃上几杖。这既是女家亲戚讨要喜钱的一种方式,也是给新女婿的下马威,让他知道妇人娘家的厉害,莫做出亏待新妇的事儿来。

风俗虽然如此,但毕竟还是要看人的,以唐成如今的录事参军身份,李家人又怎好把他当一般新女婿对待?因此这弄女婿的过程不过就是有个意思罢了,喜钱串子照撒,花杖一下没挨。

自打李英纨娘家人上次演了一出儿强逼家财的戏后,不仅是张相文,连带着唐成也对这家子人没什么好印象,是以进来之后循着该走的程序都走了一遍后,片刻也不多呆的将李英纨接上马车走了。

看着唐成淡淡的神情,不仅是李家老两口脸上干臊臊的,那两个上座的舅父也没好意思细看唐成,至于李英贵兄弟俩,现在肠子都悔青了,日他先人的,谁知道唐成这穷措大转眼之间就升成了录事参军?要是知道这个的话,老球还干出当日那没脸的事来……

唐成没心思猜度他们的想法,刚一出了李家院门,锣鼓班子就再次叮哐大作的敲响起来,引得路人纷纷围看。

唐成个子高,长相本就不赖,今朝又仔细梳洗打理过,再有华丽的吉服一衬,端坐在马上的他愈发就显得高大俊朗,引得围观的路人不断指点赞叹。

迎亲队伍上了正街之后,也不知是那家店铺的老板心存巴结,就地在店门前的火笼里烧了一大堆爆竹,所谓大姐做鞋,二姐有样,越是这些能在正街做生意的人越是消息灵通,他们多是知道那高头大马上坐着的就是新任录事参军大人,赶上这样的事儿谁不要凑凑热闹,再说烧顿爆竹又能使费多少?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自第一堆爆竹之后不一会儿的功夫,整个正街从街头到街尾都响起了爆竹声声,这波子来的急,持续的时间又长,一时之间小小的郧溪城尽数淹没在了连串儿的噼啪乱响声里,外面闹出了这么大动静,就是性子再沉实的人在家里也呆不住了,纷纷赶出来趁热闹。

拜那些爆竹所赐,几乎满城人都被炸出来往正街赶去,往日安静的郧溪县城在这个上午实是热闹的够呛,尤其是以唐成为首的迎亲队伍经过的正街更是人头涌动,喧闹的不堪,人群中有些上了年纪的老郧溪人见着眼前这景象,忍不住咋舌叹道这可是几十年不遇的热闹,往日里就是除夕,上元也没眼下的动静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