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一统之路 第十九章 何燧的决心(第3/4页)

雨辰也正色道:“陈督看来是误会兄弟的意思了,兄弟从来没有说过江北军不返回防地。只是大家都是在湖北负有责任的人。事情不办好,撒手就走。那岂不是大违了兄弟来此的初衷?今天兄弟是很认真的来谈判的,贵部却一直在喊打喊杀,看来今天谈下去的确没有什么结果了,大家不妨各自回去再考虑一下,很愿意再和陈督就湖北善后事宜再次举行谈判……今天就这样吧。”

话音一落,就为湖北善后会议的第一次谈判画下了句号。陈宦将雨辰提出的撤军条件传回了北京,气得袁世凯在家里砸了好几件贵重瓷器。也更坚定了他充实实力,对雨辰部进行武力摊牌的决心。而雨辰第一时间将谈判双方的立场向记者通报了。并强调了江北军不是不打算从湖北撤军,而是必须整编好赣军,查清责任,办完交涉,在湖北抚揖流亡之后才能撤军。不然江北军撤走容易,事情不办完那叫做什么办理善后?

虽然在消息传出后,各方面对雨辰提出的条件有指责之处。认为迹近于要挟中央。但是对他坦诚的态度,和设立鄂赣战争救济基金的做法。还是大加赞赏。反观北洋方面,由于实在不会雨辰那种公开化、透明化的一套。仍然抱着军国大事不得外传的那一套。在舆论战上始终落了下风。

更重要的是,就连最不敏感的人也感觉得出来,雨辰通过这次鄂赣战争前后的活动,已经正式的跃上了争霸全国的大舞台。他和袁世凯的角逐才刚刚正式开始。

雨辰虽然坚决的赖定了半个湖北的地盘,但是也知道自己的时间也很紧迫了。江北军需要进一步整顿,粤军姚雨平师和赣军计划编出的一个师必须尽快消化,自己后方还有一个态度始终模棱两可,和北方眉来眼去的浙江。这些,都是自己马上应该做的事情。北军必然会加快充实自己实力的速度。大的决战,也许并不遥远了……

这时在塞外,因为通讯技术的不发达。并没有感觉到沿长江一线逐渐开始的紧张气氛。安蒙军在外蒙古草原上面的七千将士,还是将全部身心扑在即将到来的战事上面。

当何燧返回赛尔乌苏之后,几支远赴车臣汗盟境内侦察的骑兵部队也返回来了,他们都证实了那个蒙古贝勒的话。乌泰果然丢下库伦的活佛和杭达亲王他们不管了,已经离开了车臣汗盟的境内,并没有向西进发。而是向南去窜扰乌兰察布盟的安蒙军后路了!

在从乌兰察布盟到绥远的漫长兵站线上。整个安蒙军不过才有二千的兵站人员,还有五千多夫子。虽然从一开始何燧就强调对这些夫子也进行军事训练,并将携带的多余的枪支发放了部分给他们。但是乌泰毕竟有五千名集中的骑兵啊!

现在这支安蒙军主力,到底是北上库伦,还是南下寻找乌泰,保护好自己的后路?更或者是分兵同时执行两个任务?这个问题沉甸甸的压在安蒙军决策人物的心头。何燧、李睿还有几个团长整天的都在研究地图,派出骑兵侦探。希望能够尽快的做出决定。

这个时候,李睿表现出了难得的强硬。他指着地图进行了最为详细的分析。乌泰的军队虽说在外蒙来说算是实力最强的了,但是比起训练有素的军队来说。还是乌合之众。上次张之江他们以一连的部队,没有一架机关枪,也独立抵抗了乌泰部队整整一夜。而沿途兵站线兵力虽然单薄,但是每个兵站至少都有一百多名军人和几百名可靠的夫子。十五个兵站每个都配备了一架机关枪,还有对付骑兵的利器民元式手榴弹。只要在莫合尔哈顺控制一个有利的骑兵营和加强的马拉机关枪和一二式迫击炮分队。就足可以应援四处兵站。

而现在的重中之重还是尽快直捣库伦!尽快结束这个所谓的“独立”闹剧。在外国势力不及干涉之前,赶紧把事情办完!现在积聚的物资勉强够支撑攻击库伦使用。而且在那里还可以就地征发粮秣!到时候乌泰他们没有了库伦名义上面的支持,不沦为草原上的马匪也不可得了。到时候安蒙军在扎下阵脚来,慢慢的清剿他们。不管是一年,两年,哪怕是十年,也要把祖国的北陲打造得固若金汤!

他的话相当有感染力,隐然竟有了几分雨辰演说时候的风采。几个团长立刻就用力的鼓起掌来。就连何燧,也一点没有觉得这个参谋主任抢了自己的风头。反而有些激动。为国戍守边疆十年,就是这个军人最大的梦想。

在何燧最后点头认可这个计划之后。安蒙军上下立刻行动了起来,教导骑兵团抽调出一个骑兵营,另外配属了两个骑马机动的步兵连,加上一个机关枪连,一个一二式迫击炮连。组成了机动支队,由骑兵营长侯明指挥,专门涌来掩护兵站线。为此侯疯子还发了好大的牢骚,认为何燧故意不把第一个冲进库伦的荣誉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