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楚韵集齐三套院子!……(第3/4页)

王建业眉梢眼角都是笑:“放心,我会好好干活。”

两人黏黏糊糊地打情骂俏,罗红日看不过眼了,去厨房挂香肠的木杆上,又取了几根麻辣味儿的香肠,卷吧卷吧拿着走了。

正月初八,楚韵在考虑开春拆院墙的问题,家里的大门被敲响了。

王沐和王林在前院玩儿,听到敲门声,打开一条门缝,外面站着四个人。

梁静站在前面,朝他们笑:“好久不见了。”

王沐开心地叫起来:“梁静姐姐,你们来啦,妈妈在屋里,我去叫妈妈出来。”

站在门外的是梁静、马一鸣、王亮和他的爷爷,他们过完年就出发,就是赶着开学前到北京,后天学校就开学了,他们来的时间刚好合适。

他们下火车后,一路打听找到同仁巷,没想到楚老师住着这么大的院子,怪不得当时说,欢迎他们去北京的同学,都去家里坐坐。

楚韵在二门口迎倒了他们,楚韵看到包得严严实实,带着瓜皮帽的王亮,不厚道地笑了。

王亮脸红:“哎呀,北京太冷了。”

楚韵跟王老爷子打招呼,招呼他们进去坐:“知道你们要来,房子早给你们准备好了,屋里烧炕,暖和得很。”

果然,一走进屋里,感觉一下就暖了起来,王亮脱掉帽子,和身上笨重的棉衣,跳了两下:“楚老师,什么时候才会开春啊,穿这么多简直太难受了。”

“等开春啊,估计有得等了,不过棉衣太厚了,穿着也真的难受,我给你找一件轻一点的衣服,那个穿着舒服一点。”

王老爷子摇摇头:“楚老师别管他,他就是娇气,有棉衣穿还有什么可嫌弃的。”

楚韵笑着道:“王沐和王林他们也是这样,穿得太厚,衣服又重,都不爱出去玩儿。所以我找人打听,说是国外有那种羽绒,就是羽毛做的衣服,又保暖又轻,王建业托人弄了一些,被我做成衣服,还有剩的。”

楚韵转头问梁静和马一鸣:“你们冷不冷,我给你们也做一件?”

梁静当然乐意:“那我就不客气啦,楚老师,我帮你一起做。”

马一鸣想拒绝的,楚韵当作没看到他的拒绝一样。带他们去看房间,王亮和王老爷子一间,马一鸣和梁静各自一个人一间。

楚韵说:“东西先放下,一会儿我做午饭的时候多烧一点水,你们好好洗个热水澡,下午睡一觉,身上就舒服了。”

中午王建业不会回来吃饭,屋里只有他们几个,楚韵前两天闲着没事儿,做了好多饺子,中午就吃饺子,这个方便。

饺子煮好了,楚韵让王沐给隔壁唐老太太送一碗过去:“你唐奶奶喜欢吃藕馅儿的饺子,你给端一碗过去。”

“哦。”

“小心烫,别跑太快。”

王沐已经出院子了,大声回了一句:“知道啦!”

梁静往烧水的锅里加了一把柴火:“唐老太太是谁?”

“隔壁邻居,孩子都不在这里,她一个人独居,能照顾一点就照顾一点。”

初六那天,他们家做了饺子,楚韵空间还有莲藕,就做了很多莲藕馅儿的,也给老太太送了一碗,她回来还碗的时候,高兴地说藕馅儿的饺子好吃,特别爽口。

藕馅儿饺子确实好吃,因为坐火车身体不舒服没什么胃口的王老爷子,也吃了一大碗,还喝了半碗汤。

楚韵催他们洗澡,洗了好好睡一觉。

下午两点半,家里除了楚韵,都在房间休息,她在堂屋里拆拆剪剪,做羽绒服。

前院响起了敲门声,楚韵去开门,是唐老太太。

唐老太太是来还碗的:“忙不忙?不忙的话,请我进去坐坐?”

楚韵接过碗:“不忙,我在火炉子上放了一壶茶烧着,不怕晚上走觉的话,来喝一杯?”

“那我喝一杯。”

看得出来,唐老太太是个出身挺好的,她无论是穿着打扮、走路、说话,都看得出来小时候被精心教养过的痕迹。

楚韵给她倒了一杯茶,茶香氤氲,唐老太太说起二十年前,他们一家人搬到同仁巷那一天。

“我家唐昕可高兴了,他问爸爸,以后我能在巷子里踢足球吗?他爸爸说,行呀,爸爸有空就陪你。可惜,我丈夫没活几年,我儿子还在读初中他就去世了。他去世之后,就遇到动乱,那几年,多亏了那些老朋友,我才保住我家的房子。”

唐老太太望着院墙,叹一口气:“我儿子因为工作去了上海,就留我一个人在这里守着。其实,老头儿都走了这么多年了,我又有什么好守的?罢了,我也老了,我要去上海找我的儿孙,好好安度晚年吧。”

楚韵笑:“房子卖给我?”

唐老太太喝了一口茶:“嗯,卖给你!你们也知道,这四个分割的院子,原本就是一体的,卖给你也挺好。你给他们两家多少钱,就给我多少,我也就不给你报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