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舌灿莲花(第3/3页)

既然张宾不能把握裴该之心胸,则其进行战略谋划之时,便常感束手缚脚,力不从心。故而此番阵前相会,张宾是当作一次重要调研活动来对待的,极其的重视,乃至于揪住了裴该话语中一个小小的漏洞——

什么“舌灿莲花”,难道真与释教有关么?这小子啥时候又去信了佛教了?佛图澄慧眼如炬,能够洞彻人心,倘若请其往见裴文约,或许能够给自己提供更为详细、真实的情报吧……

就此向石勒提出建言,石勒不禁蹙眉道:“大师远在襄国,且年已七十许,恐怕难耐跋涉之苦啊……”

张敬便建议:“闻其弟子法雅在汲郡传教,建寺院,不如请法雅来?”

石勒点头,便命人快马前去召唤法雅。

法雅,全名竺法雅——因为释教是从天竺传来的,故而当时僧侣多以“竺”或“释”为出家后姓氏——河间人,本来就是佛教信徒,当佛图澄随石勒东行后,他便正式剃度,拜在门下,就目前而言,可以说是佛图澄最为看重的弟子了。

竺法雅正在汲郡营建寺庙——根据后世记载,因为受到石勒、石虎两代的礼敬,佛图澄乃于赵国境内,各郡国修建佛寺达八百九十三所,佛教在北中国盛极一时——突然接诏,不敢怠慢,急忙策马来到河内,谒见石勒。

而在竺法雅抵达之前,石虎也到了。石季龙于乐陵国内击败邵续之后,便即赶往河内——那是主战场,他堂堂国家太尉,岂能只将数千军在远方游走呢——本欲与甄随对阵,用那蛮子的失败来彰显自家的武勇,谁想到了河内一打听——

裴先生竟然也来了!

石虎不禁心惊,急忙亲往阵前,探查晋军状况,随即归报石勒,说:“裴先生实善用兵,晋人又向来善守,营垒布置周全,环环相扣,实在难破啊……”

石勒道:“若季龙亦不能破敌,则久居无益……”方才有了退兵之心。恰在此时,传报竺法雅奉诏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