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 一碗红尘摆在这里,请用茶……(第2/5页)

随后的七天时间里,一叶先生只是跟我讲了这茶采摘,到最终加工结束的每一道工序。这里面的道道工序都倾注了茶人的心血。每一道都有很大的讲究,除外这里还涉及到了制茶的火候学问,等等很多的东西。

除了讲这些,再就是品茶了。

岩茶的几十个品种,从常见的大红袍,铁罗汉,水仙,肉桂,瓜子金,等等很多,在一叶先生的带领下,众人品了一个遍。

喝茶也有讲究,初手喝的是茶的香气,口感,中手喝的是韵味,山气,土木之气。高手喝的是灵,制茶师父的灵气,茶树的灵气,那一片山,一片地的灵气。

我在一叶先生的指导下,从尝了一口茶喝出香味,到最后,品一茶,就能看到制茶人的模样儿,知道他的脾气性情,乃至身高,等等的一切。

到最后,我通过喝一口白开水,然后看到这水生成的环境,地穴空间的大小,温度,岩石的结构之后。我明白,一叶先生又送了我一样神通本事。

味觉,为六识之一。

六识,便是生魂体现的种种识觉。

生魂代表了身体,身体通过识觉来分辨一些事物。

神通代表了认知事物的层次。

无论哪一个行业,其实都有这神通。比如一个喜欢猫,并爱养猫的人,他做了一辈子的铲屎官,服侍过不同品种的喵星人。那么他就有一个神通。只要一打眼,看一眼这个猫,就知道对方想干什么,需要什么,这是什么猫,什么品种,几岁,公母,产自哪里,性情如何等等一系列的东西全都知道。

而这些是附在物体上的显信息。

即通过一些显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就完全能掌握的东西。

还有一种叫潜信息。

道家人,能读到这潜信息,能看到一只猫具体接触过什么样的人,它在什么样的环境居住过,它的父母是什么样的,多大,健在否,等等一切皆能读出来。

放到器物上也是一样。

我身上原本有这本事,只是我不知道怎么来用。如今遇到了一叶先生,我知道这本事怎么用了。

先识外物,通过触碰一块岩石,握着一把土壤,来解读这岩石,土壤里包裹的信息。再对着观山,观树。看花草树木是悲是喜……

如此熟练了四天后,第五天,一叶先生在后院给我安排了一间静室。他告诉我该打坐了。

这次的打坐却又有很大不同。

一叶先生问我,平时打坐,坐的都是些什么。

我告诉他,学的这一门很杂,没有固定的派系,只是一开始有个天地的回向。到后来,功夫深了,就又坐非想非非想的那一念。

目前呢,倒是也能坐住那一念。

大概的境界,就是这样吧。

一叶先生告诉我,我能坐住非想非非想的那一念确实是非常的厉害。可是,我这一念无根,无根的话,坐住了,也无法盗取元炁。

修道二字。阴符经讲的好,归根结底就是一个盗字。人活在世间,有日常的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消耗的过程。想长生久视,想肉身成圣。盗元炁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

否则,古往今来,尤其民国时期,那会儿有很多的武术家。但这些武术家的寿命都很短。原因何在?就是一个不懂盗元炁。

而打的过程,却是一个爆发元炁的过程。

无论接引外力也好,还是发的本力也罢,最终打的就是一个元炁。

我如果想盗元炁,这静坐功夫,还得从根上来修。

于是,他教了我搭鹊桥。

搭上了后,可以口生津液,那个叫金津玉液,它是比什么大补药都要好的灵丹。

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龙虎合抱印。

即手上要结一个印诀。

这些做好了以后,第三步就是六根大定。

何为六根大定,六根讲的就是六识,要求六识不动,不因外,因内而动。

要一下子定在那里,仿佛一根钉。头顶有柄锤,坐下来,锤一落,人就要定住不动了。不仅身不动,心等等一切都不要动。

做了这一步后。第四步就是个合。

合上天地。

与天地合,首要一点就是要舍去一个我,要求无我才行。

有了我执的念,永远没办法合入天地。

将心中的我执斩去了之后,天地自然就合进来了。

但这个过程的初步阶段,要有人护法才行,无人护法,外邪容易侵入,到时合上来的很可能是一道外邪,而不是所谓的天地了。

只不过,这是相对身上没有任何功夫的普通人而言的了,类似我们这些武者身上阳烈之气高的吓人,休说一般外邪,就算修成大气候的东西,都不敢接近我身体方圆百米的区域。

合上天地,什么都不要想,不要做,不要有什么导引,观想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