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 一碗红尘摆在这里,请用茶……(第4/5页)

不久,丹田深层的一处细微渐渐活络了。

当晚的修行,到这里就结束了。

我没有达到一生二,二生三的周天之功。

但我却体会到了道家至高静功的东西,我也真正采到了元炁。

睁开眼,结束修行的时候,我耳听着四周的虫鸣音,拿过身边手表,对着看了一眼。我惊讶地发现,时间仅仅过去了五分钟。

刚好处于子时尾的一个阶段。

五分钟,只有五分钟。可我感觉却像是过了很久,很久一般。

我品味打座过程,末了我发现,打坐同站桩一样,不求时间的多少。

站桩,行桩,皆是动功。求的是那一缕体悟,要活动开,腰胯,四肢,关节,筋腱,等等的一切都要活开,达到那个架子的标准,这就够了。

静功也是如此,除非是出阳神,练阳神,否则坐再久也没有用。接到一阳,合上身定住,化开。采得了天地元炁,这便够了。

此后一连数天,我白天跟大家一起行桩,习拳。

晚上,独坐,采元炁。

临到斗茶前一天晚上,我对一叶先生说,这茶道,我还没有学呢。

一叶先生笑了,他附首在我耳边说了几句。

我恍然之余,末了朝一叶先生竖了大拇指。

斗茶当天的天气很好。

我们一行人辰时出发,到了约定地点后,看到那里有一个小亭子。亭子里,已经坐了不少人了。

花子女士如约到来,她在地上铺了一张席子,席子上摆了各式的陶制茶具。

亭子里仿汉唐之风,地面都铺了席。

我们除去鞋,坐到上面后,一叶先生给我介绍了裁判龙岩先生。

龙岩先生与我们是在路上遇见的,他是一位年过六十,看样子很执着古板的一个老头子。另外,他对一叶先生好像颇有成见,介绍的时候,只是哼哈两声便不再说话了。

对方的裁判请来的是东洋的一个茶道高人,此人名叫横山XX。

双方介绍了后,我们这边把相应的东西也都拿来了。

巧的是横山先生会中文,原因不外乎此君啫茶如命,为茶叶长年奔波东洋中国两地。所以,他也就讲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了。

众人都坐好后,花子朝我恭敬的行了一个礼。

然后,她开始讲起东洋茶道来了。

我就不复述那繁琐的语言了,讲过后,又开始动手行茶道。

东洋人的茶道说起来就是四规七则,另外还要领一个一期一会的念想。

四规七则太复杂了,至于一期一会很有意思,讲的是,今天大家在这里喝茶,可能下次就喝不到了,要尽其可能地沉浸到这种美好的气氛中,把握和珍惜当下这一时间内的所有东西。

所以东洋茶道就是八个字,四规七则,一期一会。

至于过程,就显的很复杂了,各种的插花,献果,等等很多,很多。

花子一边讲解,一边说具体都是什么意思。

我看着这些,其实颇感觉有一丝的伤心。

一叶先生说了,茶道本是华夏的东西,可现在呢,只变成茶艺了。

随便找个漂亮女生,找个学习班儿,学上半个月,就能表演茶艺了,这个,着实是让人无味。

真正茶道,不是这样子的。

花子的表演耗时很长,她表演了一会儿,等到最后,恭敬地奉上了她的茶。

我品了一口,茶还是那个茶,但这所谓的道,却并没有让人感觉到什么。只是一个很有礼貌的过程。

所以,我觉得东洋应该改了,她们这个不该叫茶道,她们该叫茶礼。

接下来,轮到我了。

我端出很便宜的红泥炉,一些炭火,外加地摊上最便宜的那种粗瓷的杯子。

然后提拎的是水井里打来的水,用的是一把坊间烧制的粗瓷盖碗。

我烧开了水,将其一一用开水消过毒后。我没有取茶,而是直指这盖碗说:“茶道,贵在一个道字,可世人有几人能说清这茶中的道字?”

众人面面相觑。

我又一笑,填了两块炭,保持住水温后,我说:“茶中蕴含的道分了几部份。”

“其一,这盖碗,容器,它谓之天地。天地是什么,天地是规矩。”

“有了天地的这个规矩,还须把一抹真灵掷入这天地之中。”

“真灵谓之何物,真灵就是这茶,这一片片的茶叶。”

“掷入真灵,还需一物,那便是这滚沸的开水,水为何物,水为红尘。”

“茶之一道,便是如此,茶有百味,正如人生有百味一般。掷茶入壶,沸水冲之。指的就是真灵降世,受这滚滚红尘的洗礼,历练,最终出来的,就是一杯,含了茶本真香的浓汤。”

“茶香如人生,此话便这道理。”

“置茶,泡茶,煮茶的过程,亦是一抹真灵,入胎,成长,历练,总结的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