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09章 李宽举起了科学的大旗(第2/3页)

朗清看了看台下李宽的位置,开始了今天的讲座。

读书有什么用?

特别是在格物书院读书有什么用?

这是被很多人质疑过的问题。

像是当年李宽在格物大厦做的重力实验,虽然颠覆了大家的认知,但是有什么实际用处,很多人却是还说不出来。

再比如格物书院的学员都被要求学习算学院的课程,这也是很多人不是很理解的事情。

今天,这些东西都会在朗清的讲座中得到阐述。

“首先我要提的就是之前楚王殿下跟大家说过的齿轮。这个齿轮,看上去简单无比,实际上包含着博大精深的知识。不客气的说,单单这一个齿轮就值得很多学员去研究一辈子了。

大家都知道,大笨钟有时针、分针和秒针三个指针,秒针围绕表盘转动一圈,分针就会前进一格,当分钟前进十二格的时候,时钟也会移动一格。听起来这个逻辑似乎很简单,但是真的要实现,却是需要对齿轮的传动比有一个非常准确的理解。”

考虑到今天来听讲座的,除了格物书院的学员之外,还有大量其他学员的人员,所以朗清尽量用简单通俗的话来进行说明。

甚至说到一些难理解的地方,他还会在黑板上补充上一些建议的结构图进行补充说明。

哪怕是如此,单单一个齿轮的传动他就讲了差不多半个时辰。

这还只是说了一些简单的原理而已。

“除了这个齿轮,大笨钟上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东西,那就是摆锤。这个摆锤跟秒钟的齿轮以及发条都有连接关系,是一个让大笨钟运动起来的关键器件。这个摆的重量、长度如何设定,关系到我们的大笨钟的精度,只有选择了合适的配比,才能让我们的大笨钟尽可能的走的准确。”

伴随着朗清的讲解,格物书院的学员们对大笨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因为大笨钟的好多内容都是已经有专利进行保护,所以朗清倒是一点也没有隐瞒。

他甚至把核心的机构图都拿出来进行了讲解。

就这么从早上讲到了中午,临近饭点了,朗清才走下了讲台。

最后,自然是李宽要上去说几句话,这是难以避免的。

“心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

李宽一上台就给大家扔出来一句名言。

“只有你们不敢想的,没有不可能的事情。不用马拉就能走动的马车,不用人力就能捶打铁锭的器械,不用风帆就能行走的船只,甚至像鸟儿一样飞翔的机械,这一些,听起来都是匪夷所思,但是是不是真的不存在,真的不可能的?我看未必!”

“为什么朗清发明了一个这么厉害的计时机械,本王却是给它起了一个大笨钟的名字呢?其实并不是因为这个钟有多笨,恰恰相反,大家都听了朗清的讲座,这个钟比许多东西都要先进。我们观狮山书院是要做大唐最好的书院的,那必然是要走一些其他人没有走过的路。我们不能跟国子监那帮生员一样,每天就知道之乎者也。”

李宽也不怕孔颖达听了对自己会有多大的意见。

反正两家现在的关系已经很糟糕了,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再说了,李宽如今在观狮山书院举起了“科学”的大旗,注定是要跟儒学相冲突的。

他倒不是要把儒学给灭了,只是要改变大唐这种只认儒学为正统的风气。

科学为纲,儒学为辅。

这样的搭配,李宽还是可以接受的。

我吃肉了,可以考虑适当的分点汤水给你喝。

“师兄,师父不愧是师父啊,什么话都敢说。这话我憋着心中好久了,一直都没有敢说出口。”

狄仁杰坐在人群之中,听着李宽在讲台上演讲,觉得心中一阵澎湃。

虽然他的经学也是极好的,但是进入观狮山书院学习了一阵之后,他就对其他的几门学科提起了兴趣。

也不知道大唐的宰相会不会因为这个变化而变成了一名科学家。

刘元:“那是自然,这个世界上,如果还有人比师父更加大胆的,那就只可能是小师妹了。”

狄仁杰:……

“士农工商,就像是人的五脏六腑,缺了谁也是不行的。格物书院的学员,虽然学习的很多内容都是被认为是匠人的技巧,但是本王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甚至本王认为我自己也算是一名匠人。

当初,要不是因为能工巧匠制作出了热气球,本王怎么可能利用一千多人的护卫就把西突厥的两万精锐给打败了呢?如果不是因为匠人们的发明,长安到凉州,长安到洛阳的官道,怎么可能有如今的平坦?”

受到曲江书院和渭水书院不断发展的影响,观狮山书院的学员在长安城里承受了一些不一样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