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第3/5页)

大伙牢牢地记在心里。他们捧着怀里的精细粮,学生们喜滋滋地想:不知道捧着这堆粮食回家,父母该有多高兴!

虽然他们在乡下不必发愁粮食的问题,但因为谨慎的缘故,从来没有寄过粮食回家里。想想他们的父母应该也有两年没有好好吃过精细粮了,恐怕都要忘记面条、米饭、饺子是什么滋味了!

苏叶让刘刚把五花肉做成了腊肉,离开前每个人都分了一斤腊肉带回城里。

临近过年,刘刚不用正在休假、不用干活,因此这次他做腊肉做得特别用心,香料下得特别足,加上五花肉新鲜、油板三指来厚,材料好,做出来的腊肉光闻着气味就令人心动。大家把腊肉硬邦邦地抱着怀里,感觉心都快热化了。

“你们这半年来做得很不错,劳动很刻苦,大家都回去过一个好年吧!”

学生们感动得泪眼汪汪,原来过年不仅有精细粮分、还能分到五花肉!苏老师对他们太好了,这过年的福利待遇竟然比厂里的工人还强上几倍!

苏叶看着大家激动地翻着自己的粮食,眼睛水汪汪、湿漉漉的,感动得一副快要哭的模样,像极了某种小动物,她轻咳一声。

她想:真没出息,这点东西算什么?等到明年过年他们的物质肯还要更丰富,到时候怎么办?眼泪哗啦啦地决堤吗?

小年过完后,这帮学生陆陆续续离开了上沟村。

知青宿舍里还有没有走的人,苏叶、阮儒良、刘刚、李明、林媛……苏叶没有走,是因为顾向前至今仍旧没有休假,她写信给他,让他休假了来乡下过年。

阮儒良则是完全撒不开手,手头上的研究离不开人,不过他接了妻儿到乡下过年。

年前,刘刚等人托同学把这些精细粮寄回了家里。他们不打算回城里过年了,后山养的猪仔、家禽都撒不开手,每天喂养、清理都是不轻的活。他们自己也想抓紧时间多学点知识,过完年后再过几个月就要高考了。

过年前,考上大学的那批同学给上沟村寄来了信,羡煞旁人。

杨辰星考入了重点大学,他在信里细细地描述了美好的大学校园生活,师长和善博学、同学友爱团结,每个月除了有十五块生活津贴之外,他自己也拿了奖学金,大学的奖学金有一百多块,丰厚得让人艳羡。

杨辰星说:“最近我进了实验室帮忙,接了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无法回C市过年,虽然我很想到乡下、亲眼看看你们奋斗的地方。明年暑假我一定要去上沟村看看你们!”

这封信切实地刺激到了刘刚这几个同学,他们认真地拿着一中的复习手册刷了起来。

李明家。

“李明妈妈好,李明他留在上沟村不回来了,托我们把这些东西捎给你们。”

李明妈热情地吆喝他们,“知道啦!李明给家里写过信了。”

她接过儿子同学手里的东西,嘟哝地和丈夫说道:“嗨,他自个儿在乡下顾好自己就好,还给家里寄东西。”

穷乡僻壤的能有什么好东西,他们需要他从牙缝里挤出粮食接济的人吗?结果李明妈刚打开包裹,看到了一包晶莹饱满的大米,白得人耀眼的富强粉,更不可思议的是,李明妈在全家人错愕的眼神中,慢慢抖出了最后一个用油纸严严实实裹着的小包。

她手里的动作僵硬地停滞,那是一包泛着油香味的腊肉,晒得非常完整,瘦肉结实、肥肉浸着微微的油光。

全家人心里宛如经历了一阵海啸地震,甚至比它更不可思议。过年了城里的粮油副食品店只供应少量的富强粉,消息刚放出来凌晨就有人排队,一条街挤得人山人海。可是排了好几天的队,李明妈一两的精细粮都没沾着,反倒买到了一颗大白菜。

兜兜转转儿子竟然寄了二十斤精细粮、十斤腊肉回来,怎么能叫人不惊喜?怎么能叫人不激动?

李明妈捧着这包粮食,笑意渐渐扩大加深,“呀,这个孩子真是的,老惦记着家里!孩儿他爸,今年咱们包饺子、吃大米饭、吃腊肉过年!”

难怪孩子在上一封信含含糊糊,强调不要把家里有粮食的事情透露给亲戚、邻居。她纳罕,家里就缸里那几十斤烂红薯干,能招什么人惦记!现在……她看看怀里这白花花、香喷喷的粮食,那可不是招人嫉妒吗?

珍贵的粮食当然要低调谨慎,闷声慢慢享用!

李明家因为乡下寄来的精细粮、腊肉,美滋滋地过了一个春节。

……

西北,酒泉市。

宁教授意外地碰见了顾向前,第五研究院的院长向顾向前介绍,“宁谦,宁教授是这次任务燃料组的负责人。”

“这位是顾向前同志,他是我们从军部挖来的人才,清大的,毕业后留学苏联,是莫斯科国立大学的高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