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谁又可以冷眼旁观(第2/3页)

范质轻轻摇了摇头,“除了说明情况以外,只字未提其他事,连叙旧之语都未曾说。”

郭天策立刻转头过来对着张昭说道:“天王,某看过锦衣使者的卷宗,赵莹此人,素来以小心谨慎著称。

他不会无缘无故给范学士写这么一封信,而且只字不提其他要求,似乎是有所顾忌。

这华州背靠泾河与渭河,前方就是华山,左掌潼关,右控蓝田关,是封锁关中的关键之处,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对于我们来说,华州在手,比占领长安都紧要。”

张昭眼睛一亮,“你是说,赵莹有了投靠之心,但是却因为小心谨慎不敢多表露,若是我们能帮助华州百姓渡过此次劫难,他一定会来投?”

范质是以前没想到这一点,现在一想,确实有可能。

赵莹的脾气,除了小心谨慎以外,胆子其实还是有点小的,这份做派,与赵莹的行事风格非常相合。

“天王,郭学士所言,确有可能,当年石晋高祖于晋阳起兵,上下都赞同,唯有赵莹面露惧色,加上此人心细如发,确实很像他的行事。”

张昭赫然起身,“中原大灾,赤地千里,晋国上下,皆有罪责,但百姓无罪。

我大凉今年虽然也受了灾,但尚有余粮,吾决定了,将中原流民百姓,接往河西安置,有司计算一下,尚可拨出多少存粮?”

范质任这琼林院学士的同时,还兼任着户部侍郎,数据几乎就是在脑海里的,不过他细想了一下,随即脸色就愁苦了起来。

“天王,咱们大凉这些年除了前年以外,一直都在征战。

公帑只是尚可够用,太仓积粟也不甚多,又要用来预留给接下来的大战,能拨出救急流民的粮食,确实不多,更别提还要把人千里迢迢从中原移过来。”

“咳咳!”说到这个,我张大王也有些尴尬了起来。

虽然他出兵规模不大,但征战的频率,那可不低,确实每年政府的春秋两税,基本上是收起来就很快花光了的。

至于他个人的内帑,那确实不少,但张昭不会轻易动用,公公私私还是分清楚一点的好。

这要让这帮臣子用习惯了,明朝皇帝被朝臣勒索内帑的画面,那可是历历在目的。

“天王何必为钱粮担忧,虽然公库和太仓都无多少钱粮,但咱们大凉的民间可不少。

这些年来,得益于水利设施的完备和乡间农学博士的调配促进,民间存粮颇丰。

臣听闻凉州周边,已经有用豆麦喂食牲口现象了,何不从民间筹粮?”

张昭看着张希崇,有点没有理解,“左相的意思是,要让咱们也学者晋国,向民间借粮?”

“然也!”张希崇点点头,不过看着张昭的神色不太好,他赶紧说道:“不过我们这借粮与晋国借粮,完全不同。

现在大凉民间粮价低贱,很多地方还卖不出去,百姓们守着一屋的粮食,却换不了多少盐茶糖。

不如由户部向民间统一借来粮食,然后再向河西商会低价采购一匹盐糖茶,以盐糖茶抵粮价。

如此百姓得了好处,咱们也只需要一半多点的价钱,就可以得粮数十万石。”

张昭轻轻点了点头,这有点像是后世的保护性收购。

这么一来,确实也能解决问题,百姓卖出了吃不完的粮食,政府出一半的钱,就能把事情办了。

不过这中间还是会有一个受害者,那就是商贾们。

这么干,相当于是把他们的中间环节给省了,到时候市场上盐糖茶需求,一下就饱和,贩卖这三样的商贾,估计要大亏一笔了。

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张希崇历来对商贾的好感有限,因此压根就没考虑他们的利益,不过张昭还是要考虑下影响,他回过头来看着曹万通。

“通知商会,限制一下向河西陇右本地商贩销售盐糖茶的数量,适当的时候,再放出风去提醒一下,亏一点就算了,别让人亏得要去跳河。”

“仆知道了,河西陇右销售盐茶糖的大商人都是商会的,天王有令,亏一点点钱,也不算的什么。”

这就是政府控制了货源的好处,把各地商人,拿捏的死死的。

只不过河西商会内部的贪腐,又是个难题,据说有些人已经搞地很不像话了,只是张昭一直没腾出手来整理。

不过这时,右相宋善通又有不同意见了。

“这盐糖茶日常消耗有限,预计也就是能筹到三四十万石的粮食,仅仅能救目前的急。

灾民到我大凉,基本都身无长物,起码要有半年吃食,方才能生存,还有具体往何处安置,也是个难题。”

宋善通其实最担心的是后者,因为凉国的河西陇右两道是张昭的核心盘和武力来源,到处是数百亩的府兵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