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既收云州,复望幽州(第3/4页)

四年后郭威入开封,为了稳定军心,也是家人横死,他心态崩了,竟然直接让三军在开封大肆劫掠,又是郭崇威和王殷一起苦劝,郭威才停止了劫掠。

后汉到北宋,郭崇威一直是国家的主要将领,历任各镇节度,抵御契丹入寇,兢兢业业,颇有功勋。

后来避郭威的讳,改名为了郭崇,他还有个孙女,就是那个把宋仁宗脖子都打出血的郭皇后。

所谓相由心生,张鉊不知道郭崇威历史上的功绩,单看此人,就觉得是个正直之人。

一查之下果然如此,顿时大喜,赶忙让郭崇威起身,并且让身边的中书起居郎重重记下这个名字,以备后边重用。

眼见郭崇威点出了皇帝的心思,周围河东文武立刻都开始附和。

那张鉊也不藏着掖着了,立刻宣布追封阎朝为太尉、河西陇右节度使、左金吾卫上将军、追爵为河西郡王。

命群臣议论谥号,以忠为首字,拨晋祠西南十五亩地建立河西郡王阎公祠。

随后张鉊进入晋祠祭祀唐叔虞和邑姜后,并瞻仰唐太宗的《晋祠之铭并序》,并以周天子的身份,封唐叔虞为太原王,加封邑姜后为广慈德昭显灵圣母,并下令拓宽晋祠,为邑姜后建占地广大的圣母殿。

等到要出晋祠的时候,张鉊再次下令,在晋祠东南角建读书台,并留下御制碑文,鼓励河东豪杰习武健体、读书明智。

做完了这些,张鉊才正式进入晋阳城的河东节度使署衙,将刘知远的北平王府改名为晋国公府,赐给阎晋。

阎晋听完被吓了一大跳,立刻拜伏在地上恳求张鉊收回成命。

他阎晋刚刚认了宗,已经算是晋阳本地人了,手里还握着两万大军,本身也是张鉊麾下的第一武将,如同昔年刘知远之于石敬瑭,郭威之于刘知远,现在张鉊还把刘知远的府邸赐给他,他怎么敢接受?

张鉊却不这么想,阎晋的为人他是知道的,此人有勇有谋,作为一个从青塘高原下来的吐蕃奴儿,却读的进去书。

二十八岁时跟着他张鉊西去,一路回来,只有阎晋坚持学习文化,不单是兵法韬略类的书籍,就是经史子集也看得进去。

在张鉊的元从中,他是真正懂得忠义这两个字含量的人。

这些年慕容信长、李存惠等新一派崛起,阎晋、白从信等人地位屡次受到挑战,旁人都有言语,唯有阎晋最为淡定。

常说‘无有圣人,吾等早死于边荒,无葬身之地,何来如今富贵?’

这样的人,张鉊如果还要猜忌他,那就是自己找事,所以张鉊是真有几分生气的看着阎晋。

“你阎承节一个,慕容信长一个,都以为吾是猜忌属下的人吗?

吾敢用你阎晋镇守晋阳,敢让你镇守在这是非之地,那就是信任你阎晋,知道你我君臣相得,永无猜疑,为何还要扭扭捏捏的?”

阎晋面露感激之色,“能得圣人如此信任,是臣一辈子的荣光,臣自从当年跟圣人西行起,就时刻记得圣人教诲,誓言要为光复大朝鞠躬尽瘁。

所以臣无惧风言风语,定要为圣人把晋阳经营的如铁桶一般,但这北平王府,实非人臣所能住的,臣实在不能接受,更请圣人恩准将河东节度使署衙搬到城北。”

张鉊看着阎晋真挚的面孔,思考了一会,随后点了点头。

此时的河东节度使署衙,位在晋阳城中轴线上,如同王宫一般,确实有那么几分皇宫的味道,赐给阎晋,好像还真不那么妥当。

于是张鉊点头同意了,“那朕就命你拆除河东节度署衙,将一部分用来扩建晋祠中圣母殿,一部分用于在城北新建河东节度使署衙,剩下的文画珍玩挑选一部分送回东京,其余送入晋阳宫去。”

……

绍明二年七月初二,郭威、郭从义、白文珂三人在郭荣和郭谨的劝说下,知道了晋阳发生的一切之后,三人率涉县河东都校以上将官七十余人,轻骑离开队伍北上请罪,涉县的军队则由郭荣和郭谨分别控制,分批带往晋阳。

七月初四,郭威等三人就到达了晋阳宫,七十余人在宫门外肉袒负荆做请罪状。

张鉊立即召三人及部分将校入宫,温言抚慰,然后放他们回家,各级军校中,除张鉊挑选了十人宿卫晋阳宫以外,也都释放回家。

至此,所有人都放下了心中的担忧,知道不会再起战火了。

等到河东军最后的一万余人到了之后,张鉊前期俘虏的一万余河东军也被放了出来,其中残害了百姓的,按照张周律法减一等处理。

杀头的,服苦役的,打板子的,罚钱的,只要有罪的,一个也没跑掉,当然其实都是减轻了很多处罚的。

随后张鉊从中挑选了三千人,宣布组建亲军左豹韬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