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三件大事(第2/4页)

真是不落俗套搞,又合人心意啊!孙光宪在心里大赞,于是命家人大开中门,全家拜于左右两侧,请张贤存入内。

孙光宪府邸虽然没什么陈设,但是足够宽敞,甚至百姓都进来了好多人。

孙光宪把书帖展开一看,眼中诧异的神色连连闪动,他甚至怀疑这书帖,并不是张贤存写的。

因为张贤存临摹的已经很有神韵了,就这年纪,不是天生有才,绝对练不到这个地步。

他长叹一声,“颜体以拙扑浑厚,劲健雄奇著称,少年人跳脱敏捷是很难得此贴神韵的。

以字观人,大郎君尚未弱冠,已然脱去稚气,未来不可限量。”

张贤存腼腆一笑,“孙先生是长者,如此过誉,实不敢当。

小子自荆王宫过来时,见圣人正在召见荆南各文武议事,先生是荆南大才,为何还要避而不见呢?”

孙光宪掩面叹息,“仆乃高氏之臣,却劝主上舍弃基业,食之禄不能为之谋,还有何颜面效忠新主?”

张贤存把手对着外面的百姓一挥,然后看着孙光宪正色说道。

“高氏之禄何所出?乃是出自荆南数十万百姓。

高氏得他们供养,所以庇护荆南百姓在这乱世中得四十年平安。

今中原圣天子出,高氏为不使此几十万生灵陷于战火,所以纳土奉献。

先生也得荆南百姓供养,值此众人不安的时刻,难道不应该主动出来协助圣天子安定地方吗?”

张贤存这话一出,外面的百姓也都在喊着请孙光宪出山。

这位不贪财只爱书的南平政务一把手,在江陵百姓中,还是很有声望的。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孙光宪当然不可能再拒绝了,他内心有点小兴奋的在上千百姓的注视中,跟着张贤存往荆王宫而去。

百姓们一片欢腾,人人都觉得,这大周天子还真是跟其他人不一样。

而在他们奋力到处传播孙光宪要被朝廷重用消息的时候,人心也终于安定了下来。

……

等孙光宪到达荆王宫的时候,张鉊已经把江陵城水陆军完全拿捏在了手中。

同时将憾山都水军与南平飞虎军混编,基本控制了江陵的三座水城,做好了万一有南唐水军从鄂州逆流而上前来的防备。

“臣南平孙光宪,拜见圣人。”孙光宪刚一进来,就弯腰下拜。

张鉊哈哈笑着走向了孙光宪,伸手把住他的胳膊,“朕已经将高三郎所献的伤寒论,命太医署召集精擅医术的名医十余人整理完毕,新编为伤寒杂病论,不日就将刊发天下,你孙孟文,保存此绝版,居功甚伟啊!”

孙光宪没想到张鉊见他第一句话,就是说的这个,他更没想到张鉊会这么快就把伤寒论整理完毕,顿时心中大为感慨。

要知道当年南平武信王高季兴得到此书以后,一度把它认为是活死人肉白骨的神仙秘籍,轻易不肯示人,而张鉊却以如此大的气魄,直接刊发天下为民谋福利。

“圣人仁德,远胜天下碌碌之辈。”孙光宪不由得感慨道。

“汝既然知道天下多是碌碌之辈,为何还要闭门不出?朕就那么不值得你辅佐吗?”

张鉊有点不满,因为他感觉到了,孙光宪并不是不想当官,而是知道他张鉊素来重忠义,可能是想稍微拿捏下,然后给张鉊一个更好的印象。

而实际上,张鉊猜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孙光宪确实有这个想法。

要知道历史上他也是劝高继冲降了北宋,但赵匡胤要给他封官的时候,孙光宪可没有半点犹豫。

这有些动作,能在张鉊面前做,但历史上的赵大,可就没这份宽宏耐心了。

孙光宪一听张鉊的语气,就知道他稍微有点演过了,但此时已经不能回头,他稍微思量了一下,那就干脆不演了,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臣昔年游历诸国,皆不得重用,唯有武信王以国士待我,荆王继位之后,也以国事托付。

今高氏不存,乃是仆力劝,实在无颜以此为朝廷进身之阶。”

孙光宪这么一说,张鉊也觉得自己刚才的语气,也有些不对。

既然是自己要举忠义大旗,那么自然也要允许下面人多多少少表演一下,何况孙光宪也不完全是在表演。

所以张鉊沉吟了一下对孙光宪说道:“高氏本就是朝廷内臣,非是孟蜀、南汉那等僭越割据之主。

今纳土奉献,高氏也并非不存在,反而对他们来说,更有好处,汝大可不必如此介怀。”

说完,张鉊拉着孙光宪的手走到了铺好的地图边,“归州守将可还信得过?孟蜀宁江军节度使水军的战力如何?峡州能否传书而定?”

作为荆南的政务一把手,这些事情肯定是要问孙光宪才最保准,孙光宪也一一为张鉊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