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章 大唐导演张圣人(第2/4页)

天哭星罗疯马作为护卫张圣人的亲卫,用身体挡住了射向张圣人的暗箭。

在殒命之际,罗疯马唯独放心不下高堂父母,于是张鉊立誓,要替罗疯马为他父母养老送终,罗疯马方才魂归九天。

第三场叫碎叶城外天地哭,则是讲瞿五郎的故事。

此人是张鉊元从将中,原本排名仅在白从信、马鹞子、马杀才之后的第四员马上骁将,弓马绝伦,号称小罗成。

但却在碎叶一战时,由于战马意外滑倒,把他摔了下来,最后被蜂拥而至的波斯步兵杀死。

他的事迹在这个戏曲中,则被改成了瞿五郎美姿容、弓马无敌,早就杀的波斯人胆战心惊,波斯人眼见打不过,于是暗中买通内奸给他的战马下毒,最后不幸战殁。

张圣人听到其战死的消息后,多日不食,亲手安葬了他,并发誓要让波斯人付出代价。

这三个故事,其实可以看成是一个整体,人物从百姓身边就有的普通人火生儿,到弓马双绝的强人瞿五郎,一步步提升代入感。

同时,这三个故事中,张鉊的存在感都是很强的。

火生儿张照的故事中,体现出了张鉊的仁。罗疯马的故事中,体现出了张鉊的信和孝。瞿五郎的故事中体现了张鉊的义。

套在我张圣人身上的光环,也是在一层层推进的。

普通人看到这三故事,除了为英雄的命运喟叹以外,还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对属下仁义,战死后会给他们赡养父母,养大儿女,待属下如同亲兄弟,在他们战死后痛不欲生的圣主形象。

试问那些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拼杀的汉子,谁不想拥有一个这样的君王呢?

而且这里面还暗含很多东西,比如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这玩意可不是佛门的,而是道家的,张圣人的二郎显圣真君也不是佛门。

这是张鉊有意在推动佛道之间的互动甚至融合,实现他以佛为皮,内核去装载着华夏文化的思路。

不然六法宗壮大以后,搞不好会反噬,在张鉊的设想中,后期甚至六法宗还会与儒家融合,达成以佛皮儒骨,兼具道家思想的特色中华文化。

同时,在瞿五郎的故事中,碎叶城内是出了内奸的,波斯人的血海深仇也还没报。

这正是张鉊留下的尾巴,把仇恨引到波斯人和碎叶叛徒身上去。

这就叫做三赢!我张圣人一个人赢三次!

……

大非川六部诸族,西山八部诸羌、吐蕃,松潘府三十一东岱是一起到的。

张鉊派出了陇右行省按察使亲自去迎接他们,而入城的时候,也是特意让他们走的北门。

此时张周一朝的戏曲水平在张鉊的支持下,得到了突飞猛进。

而在此之前,戏曲的早期形势就已经出现,源自五胡十六国时期,被称为参军戏,为多人演出,情节还相对复杂。

这种参军戏,没有京剧那么多讲究和花哨的服装。

说到底京剧虽然被称为国粹,确实是中华戏剧的集大成者,但在服装和颜色上,是很大程度受了旗人上层贵族品味影响的,比如那位杀马特农业重金属风格爱好者十全大补老人。

而参军戏,在形制上更贴近后世东北的二人转,讲究故事情节,要插科打诨,要有舞蹈动作,还要有人唱念的方式引出情节,只是参演人数远比二人转多。

在张鉊搞出这一票戏剧之前,参军戏比较流行宗教参军戏是《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和历史类《伍子胥变文》以及吉师老创作的《看蜀女转昭君变》等。

这些由参军戏融合变文形成的各有形式戏曲,是宋元时期勾栏瓦舍杂剧的初期形态。

在张鉊没有开始大力推动之前,虽然深受各阶层欢迎,但比起诗词歌赋,还处于不被人看得起的阶段,有点像后世人对社会摇以及DJ音乐的态度。

受这种风气影响,加上唐末五代社会混乱,文人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甚至重视,导致了愿意创作这种变文的人,几乎都被束缚在了社会的下层。

他们学识有限,见识也有限,创作出来的东西就更不能为高层接受,直到张鉊开始大力推动。

因为来自后世的张鉊深刻感受过文化产品的冲击力有多大,作为被日本动漫和美国大片冲击、洗刷的八零后,张鉊在上大学以前,都以为日本和美国就是天堂,其厉害可见一斑。

所以张鉊将参军戏改称为戏剧,变文改称演义小说之后。

一口气在神都洛阳、东京开封府、京兆长安府、西京承天凉州府、北京顺天太原府、河北正定府等十余城市,专门设立了演出戏剧的剧院,甚至亲手写剧本。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就像如今全天下都开始讲忠义一般,戏剧也因为张鉊的推动开始了蓬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