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六章 做奸臣,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第3/4页)

而在招收四方勇武之士进入侍卫马步亲军的时候,郭荣几乎是点名道姓的让这些躲藏在寺庙中的人出来投靠。

一直等到基本解除了大量寺庙所倚仗的武装,后面才开始顺利的灭佛行动。

而在张周,张鉊自己从河陇地区带来的武士已经很能打了,又还得到了上万关中汉子组成的关中义从追随。

后面虽然在中原也招募了一些亲军和禁军,但规模完全不能跟历史上的郭荣相比。

并且张鉊这里,最顶尖的武人位置,早就排的满满当当的,吸引力比起历史上的后周,也有很大的不足。

是以,这乡野间和各大寺庙中,还是隐藏了不少的穷凶极恶之徒。

这也是裴远需要调动靠近关中的河中、陕州两府巡检司兵丁和州县卫所军的原因。

因为,这是一场硬仗,不同于大兵团作战的治安战。

两个月间,五个行省,从城镇到乡间,在物理上打成了一片。

连掌握一地的巡检司巡检,这种张周基层的土霸王武官都战死了七人,可见战斗有多激烈。

当然最激烈的,还是在东京开封府,一天前,裴远乘马车去早朝,结果就在快要到达皇城的时候,突然窜出来一伙刺客。

他们身手非常好,分工明确,甚至还配备了伏远弩。

一伙人拖住裴远的侍卫,另外几个手持伏远弩的神射手,则早就在高楼上埋伏好了,几个呼吸间就连发六矢,全部命中马车。

不过裴远这种习惯阴别人的阴贼,自然也是十分小心。

他在马车两侧加装了钢板,身上随时穿着二十多斤,用钢丝绞成的锁子甲,随行护卫的甲士,一般都是三十人起步。

结局当然是十九名名刺客当场被格杀十三人,剩下的也带了伤,想来应该跑不远。

东京开封府,一间不起眼的院落中,一个身材高长的少年,十分轻巧的从……墙根一个非常隐蔽的狗洞钻了进来。

姿势异常的顺滑,甚至连衣袍上都没怎么粘土,可以看出,他肯定钻了很多次,非常的熟练。

“二叔,查到了,他们用的伏远弩中,果然有三把是来自河东匠作监的,在东京落脚的地点则是一家河北来的小行商,一切看起来都与淮南淮北无关。”

少年口中的二叔,赫然便是刚刚躲过刺杀的‘大奸臣’裴远。

裴远冷哼一声,“欲盖弥彰。他们做梦也没想到,整个直隶的东京、神都、郑州、归德、许昌这两京三府的黑市中,能有伏远弩这种杀头玩意的,五成是锦衣亲卫控制的,还有四成是听命于锦衣亲卫的。

他们不管如何遮蔽行踪,只要他们用了伏远弩,就逃不脱朝廷的监控。”

少年也嘿嘿一笑,“以李仁恕这个淮北贼的智商,也不会明白二叔与曹万金之间不过是在演戏,锦衣亲卫指挥使张公,更没有恨不得除掉二叔。

不过二叔以后可不能再这么犯险了,要是您有个什么差池,咱们闻喜裴氏,那就真的要倒大霉了。”

裴远细长妖异的眼睛里,难得露出了几分温情,他拍了拍面前少年的肩膀。

“有些事情,只能二叔去做,圣人有圣人的难处。

这次犯险,就是为了将李仁恕他们引出来,这些人在暗处,还能把慈贤法师送到层层禁卫的香积寺中去,不把他们一网打尽,圣人的亳州之行,就会凶险万分。”

说完,裴远好像有些感慨,“闻喜裴氏啊!光是在大朝,就出了宰相十七人,还出了献公(裴行俭)这样的绝世之才,到了如今,却只剩你我叔侄了。

仲溥,此间事了,某就推举你入中书省,有某家这张老脸在,圣人一定把你带在身边的。

咱们裴家能不能再出一个献公,就要看你的了。”

裴远这么感慨是有原因的,他敢如此酷烈的行事,很多事情只做了一半就停下不做,这明显是在为皇帝开道啊!

所以熟悉张皇帝性格,对政治敏感一些的,都知道裴远背后站着谁,这也是裴远没受到所有人反对的重要原因。

可是在裴远干出这些事之后,连他的父亲都害怕裴远会牵连裴氏一族,公开表示跟他断绝关系,还跑回了闻喜老家。

几十个裴家人,唯一跟在他身边的,就只剩这个堂侄子裴济裴仲溥。

裴济大喜,伏地给裴远磕了一个头,他知道这个机会,是多么的难得,多少人磕破头,跑断腿都找不到这样的路子。

直接侍奉在圣天子身侧啊!而叔父没有把这样的机会留给自己的儿子,而是留给了他,确实是大恩大德。

历史上,裴济几乎是闻喜裴家最后的光辉了,武能率铁骑阵斩契丹数千首,文能安定地方,使之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