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一章 唯祖先之乡 以解我忧(第3/5页)

再过了一刻钟,四处而来的山民铺天盖地,起码有两三千。

他们在铜锣的指挥下,前排拿着长枪刀盾,后排拿着弓箭,结阵肩并肩连环而来。

虽然其中有大量须发灰白的老者和嘴角绒毛未褪完的少年,但结成的军阵如同刀削斧劈一般方正。

步履坚定统一,喊着号子的他们,脸上看不到任何害怕,只有即将上阵杀敌的兴奋和同仇敌忾。

赞普被吓坏了,亲自出来致歉,当众将劫掠的侍卫脱下衣服鞭打,随后幸得前来护送的卫所军赶到,劝退了愤怒的民众,车队才得以通过。

这件事,给了郭婤儿极大的震撼与冲击,比白龟兹公在怛罗斯城外坑杀三万人,还要来的大。

因为她深刻认识到了,在这个她祖先生存的国度,就在这个被叫做陇西府的小地方,就能在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拉出一支五千人的精锐步骑。

而在这个伟大的国度,像陇西府这样的府,起码有上百个之多。

郭婤儿现在才知道,在她的背后,站着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帝国,那个传说中能一直杀到天边尽头的桃花石唐帝国是真的。

而且如今,那个能与唐帝国相抗衡的吐蕃帝国已经准备臣服。

阿拔斯大食帝国则早已经分裂为了无数块,哈里发成了各地僭主的玩物。

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帝国能与率先复兴的桃花石帝国,相提并论了!

当然,郭婤儿的见识还是稍微有点欠缺,他们和吐蕃赞普这种重要的俘虏和降人,安保怎么可能那么疏忽。

那天的一幕,完全就是演习给吐蕃赞普赤旺徐赞看的。

果然,赤旺徐赞立刻就明白,当时就直接认怂。

因为大唐已经恢复了他的实力,而吐蕃连江河日下这个词都快不配拥有了。

打不过,完全打不过!

……

“长安到了!长安到了!长安到了!”不知道谁第一个喊出声,但随即,长安到了的消息,就迅速传遍了整个车队。

之所以这么激动,是因为这支车队中,除了郭广义、塔里布这样的家伙以外,还有三百多精选的碎叶忠臣义士。

比如赤天,比如郭天放,比如能勉强算半个忠臣罗定忠。

光有罚不行,还得有赏,让坚持了忠义的人,感受到他们的坚持,是能得到回报的,这也很重要。

开远门下,这个昔日天竺王阿罗那顺被王玄策牵着,如同牛马一样走过的长安西门,现在已经被张周王朝修复了。

陇西郡公李寿龄今年已经满八十岁了,但耳朵不聋,眼睛不瞎,走路还能带着风。

长安这个地方,在张周建立后,李唐王室的后裔,大多回到了这里来生存,虽然都是一些遥远的支系,但人数可不少。

他们在长安城开店铺、开酒肆,做衙门小吏,甚至就是种地。

当然,他们最大的作用都是像今天这样,充当把大唐宣称与荣耀转移到大周的角色。

不得不说,这在历朝历代都是很罕见的,前朝宗室在国亡后还能毫不避讳的享受生活,且对新朝非常拥护。

最先上前的,自然是赞普赤旺徐赞,已经完成思想转变的赞普,穿着青色的襕袍,系着幞头,迈着公府步,径直走到身穿紫袍的李寿龄身前。

赞普轻轻拱手,“敢问叔祖,外孙此刻归来,迟否?”

‘哗’的一声!围着开远门的数万人,齐刷刷的惊呼出声。

无数人面面相觑,最后爆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声,声浪以开远门为中心,向四方奔驰而去,无数人奔走相告。

吐蕃啊!这是和大唐相爱相杀的宿敌,贯穿整个大唐三百年,唯一能称得上大唐对手的强大敌国。

它们几乎同时崛起,然后在相爱相杀中,先后倒地。

而为吐蕃盖上最后一捧土的,正是如今张周张圣人的曾祖父张义潮。

历史上自张义潮举义后,各地大受鼓舞,于阗复国,吐谷浑脱离。

握有吐蕃最后重兵尚婢婢与论恐热,一个被张义潮吞并了逃到甘州的部众,一个被张义潮遣仆固俊杀死,传首长安。

而失去了陇右地区的重兵,逻些兵力单薄,武力不足以维持贵族们的穷奢极欲,遂引起了烽火燎原的平民大起义,几乎可以说直接埋葬了吐蕃王朝。

历史就是这样奇妙的轮回,张义潮忠于大唐,为吐蕃帝国的彻底衰落,埋上了最后一捧土。

张鉊承接大唐,把吐蕃这个大唐的宿敌,从此拉入了到了一个大家庭中。

大唐与吐蕃,历史上的恩恩怨怨已经完全纠缠到了一起,此时此地,赤旺徐赞一声迟否,起到的效果,远比历史上刘禅的‘此间乐,不思蜀’更妙,更具有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