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七章 信长之韬略(第3/4页)

但是这种临时拉起来,连铁刀都不能一人一把的乌合之众,根本打不了仗,更别说去击败燕寇了。

而且,橘远保知道自己的能力,他指挥几千万把人还行,真要指挥五万八万军队,他的能力还不够。

且这些来自各国的国衙军是由各国的国守带来的,他们当中好多人不管是本位还是血统,都比橘远保高的多,他根本做不到如臂指使,这种情况下主动去找燕贼决战,无疑是在送死。

内外压力之下,橘远保决定入平城宫去面见村上天皇。

他甚至准备劝说村上天皇放弃平城京,退到甲斐、武藏等国所在的关东去,依靠关东武士来与燕贼周旋。

不过,橘远保的想法是好的,但是等进了平城京大内后,却没在仁寿殿见到村上天皇,而是直接在常宁殿见到了村上天皇的母亲太后稳子。

虽然村上天皇不是什么明主,虽然他基本没掌握过大权,但是作为一个男人,一个处在冷兵器时代的君主,村上天皇还是比稳子知道一些什么叫装备差距的。

至少他通过橘远保的描述,知道燕军装备的布面铁甲,精铁横刀等,不是倭国现在的挂甲、短甲和毛抜太刀能对抗的。

但稳子就不知道这些了,她对于武器、甲胄不感兴趣,在她心里想来,燕寇装备好一些,也不可能差距大到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地步。

反而是这橘远保手握全天下的兵权,不思剿贼,还一味说兵少,这是想干什么?

长于政治斗争的直觉在此刻爆发了,太后稳子根本不听橘远保的解释,声称京中存粮只够两月之用,各国义士也都已经汇集,必须要尽快解决燕寇。

在她看来,大坂的燕贼只有两万人上下,就算有装备差距,但我们不是有地利优势嘛。

且上次燕贼来攻平城京,不是也狼狈退走,也没有多强嘛!

现在,在家门口四个打一个还能打输?

橘远保是既窝火又绝望,这都什么时候了,上面的大人物们还在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根本不顾实际情况。

本来就打不过,现在还有信风吹起,燕贼能不断收到来自中原的援助,选择跟他们硬刚,完全就是在找死。

只可惜,他不过是个武士出身的小小从五位下国守,而且看起来,给予他平寇大将军官职和信任的村上天皇,又一次被幽禁到了深宫中了。

至于橘远保想象中唯一能够与燕贼周旋的可能,即后撤到关东再图未来的建议,根本就没能说出口。

八月初五,平城京再次收到了一拨三千余人的义士,他们是活动在大坂以东的僦马党。

僦是租赁的意思,僦马党原本是大坂以东各国豪富组成的武装贩马团队。

后来演化成了类似中国淮上捻子这样的团伙,最近这些年有些式微,但没想到还有数千人的规模。

这些僦马党性情坚韧,行动迅捷,且都有战马,擅长小团体作战,算是很不错的轻骑兵补充。

而僦马党们的到来,进一步刺激稳子太后和各公卿大臣出战的心思。

平城京本来人口就众多,加上一下来了六七万外地武士,粮食、衣物、住所都要平城京的大人物们供应。

眼看这钱粮如山崩般被消耗,加上害怕这些武士过多聚集,反而会对他们不利,于是倭国朝廷上下,都不停催促橘远保出战,去与燕贼决战。

且眼见村上天皇不肯下诏,稳子等公卿大臣就把脑子已经不太清楚的前天皇朱雀法皇推出来,让他登坛拜将,意在强令橘远保出战。

八月十七,实在扛不住上下指责的橘远保,只能接受了朱雀法皇的命令。

他赌气一般的尽出平城宫禁军和公卿贵族武士三千,各国国衙军四万五千,三京佛门僧兵一万,各国义士九千,僦马党等昔日的凶党成员四千余,共计七万二三千人,出平城京向西,往难波京大坂而去。

平城京奈良和难波京大坂之间,只隔着并不宽广的葛城山系余脉金刚山,总共也只有十几二十里的路程。

若要从平城京奈良去攻击在难波京大坂的燕军,也只有两条路可以选。

一是从西大寺走西北往平安京方向,然后顺淀水而下难波京。

但这条路橘远保不敢走,因为在这几个月中,慕容信长已经命麾下水师将艨艟舰开进了淀水中。

而倭国的水军则早早被小野好古给报销了,走淀水而下,那是在送死。

于是橘远保只能选择出罗城门(罗生门原型),翻越金刚山直接抵达大坂的森之宫。

当初橘远保从大坂城突围,也就是从这里跑回平城京的,且金刚山上的主要关卡明神山关也还在倭军手中。

计议已定,橘远保的速度还是很快的,他也小看了自己,其实他指挥个几万大军的能力还是有的。